紙的價錢怎麼會不升反降呢?這顯然是不合乎情理的事情。
難道是南海他們的商隊以極低的價錢把他們手中的宣紙拋售出去了?劉永成暗道。
不過這樣也是不合乎情理的,雖然說劉永成不知道南海他們的商團帶著多少的貨物來到倭國,但是劉永成可以肯定,既然南海他們到了倭國就是為了賺錢的。如果說為了賺錢的話,那就不可能這麼做。
如果說能把原本三兩倭銀的宣紙降低到了一兩銀子的話,那需要多大的貨物量呢?劉永成在心中暗暗算計。
來之前的時候倭國對於紙張的需求量,劉永勝在奉天城已經打探的很清楚了。一般科舉都會有幾萬人參加,加上備用的紙張,總共需要大概二十萬張宣紙的數量。那麼劉永成現在一分析,如果說用降低宣紙價錢拋售的方式影響到總體的價錢,那麼至少要十萬張以上的宣紙才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
然而劉永成不相信南海他們的商隊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十萬張宣紙如果賣到二三錢銀子的話,可能會把原本三兩倭銀的價錢降低到一兩倭銀。但是這樣的話,南海他們的商團就要損失兩三萬兩銀子。這還不算關稅和運費。
所以說,這種沒有利潤反倒會賠錢的事情只有傻子才能做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