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進佳人樓的話,就得賣身給我。”
尋心爽快答應,“好。但這曲兒好不好,應該由大家評判吧?我要在佳人樓的表演臺子上唱。”
春媽媽答應了以後,就把尋心帶到了表演的臺子旁。這佳人樓的臺子搭在大廳的正中間,方便四面的人都能看到臺上的表演。此時,正有一個絕代佳人在上面彈琴,據說,這女子叫白芷,容顏清麗,生性孤傲,自視甚高,彈得一手好琴,被人譽為水天大陸“第一琴仙”。
聽著琴聲,尋心覺得這個白芷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她的琴音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哀傷,雖然沒有刻意營造那種傷感的氣氛,可是聽著卻想讓人流淚。也許,這就是同樣熱愛音樂的人的感受,她們,天生就是知音。
白芷的一曲彈完,下面的人都拍手叫好,白芷並沒多大反應,直接走下臺子。經過尋心身邊的時候,尋心投去一個讚許的目光,真心稱讚,“天籟之音。”白芷拋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光,微微頷首,隨即馬上離去。
尋心深呼吸了一口,成敗在此一舉了。她走上臺,向臺下的人施了一個禮,然後說道:“小女子尋心,在此為大家獻唱一首小曲。”
臺下的眾人看見臺上站立了一個仙女般的人,口哨聲,叫好聲不絕於耳。尋心想,只要這客人反應越大,老鴇主動留下她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這一點,和現代的夜總會、酒吧駐唱可是一個道理。
尋心拿起春媽媽準備好的琵琶,素手攏弦,撥弄出聲。
一出手,便是那清脆悅耳如珍珠落玉盤的樂聲。
伴著樂曲,沉吟低唱:
夜未央,秋月悽悽斜照宮牆,
風雨如磐夢哪堪,妾悲傷,
愁與影子相陪伴。
年未老,心已寒,恨斷腸,
菊花殘,孤鴻陣陣忍聽
9、第9章 一曲成名 。。。
悲涼。
流水落紅聲聲嘆,獨鴛鴦,
玉盤西樓照殘妝。
夢已碎,淚已幹,憔悴黃,
蘭心蕙質秋韻長。
柔腸百轉,幽幽星月光 ,
為識春風面,何懼塵飛揚。
鳥出樊籠天地闊,自由翱翔。
誰說紅顏禍水淌,
昭君偏要,花開滿庭芳。
彈一曲琵琶,別一聲故鄉,
長空落雁赴漠北,地老天荒。
這首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漢宮秋月》,演繹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還有那無可奈何的命運。
尋心之所以選擇這首樂曲,不僅因為剛才受白芷的琴聲感染,還因為對這異世的陌生而產生了莫名的迷茫,不自覺也流露出了同樣被困在一方的哀怨心情。
唱完,尋心發現,臺下寂靜無聲,有人在流淚,有人望著遠方出神,還有人一杯杯喝著悶酒,尋心打破僵局,“獻醜了!”說完,尋心轉身就要下臺,這時眾人反應過來,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春媽媽一臉開心得迎上來,“尋心姑娘,你的曲子真是好聽,媽媽我答應你的條件啦,你現在就在我這裡住下吧,啊?”
尋心覺得春媽媽真是見風使舵,臉變得比誰都快,但又想到自己的目的總算達到了,長長舒了一口氣。
尋心當晚就在佳人樓住了下來,春媽媽在後院給她單獨安排了一間房,是一個小閣樓的二樓,還對著一個小花園,花園裡栽了一些梔子和桂花樹,這個地方自成一片小天地,十分清靜。
當晚,尋心終於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沉沉睡去。
絕代歌姬,橫空出世。
作者有話要說:中國十大古曲之一的《漢宮秋月》,可能不如高山流水、廣陵散之類的為人所愛,但是其意境也是極佳的。《漢宮秋月》有多版的演繹,有古箏的,琵琶的,二胡的,還有合奏。文中選的是琵琶版,顯得比較哀怨纏綿。其中配唱的詞來源於網上一位熱愛古樂的發燒友,很貼合曲子的意義。我在此原版引用了她的心血,深表感謝!
10
10、第10章 風生水起 。。。
尋心在佳人樓住下以後,每隔一天晚上都會去表演一次,碰上她心情好,還會即興作個詩。由於她身份特殊,加上沒有賣身給佳人樓,春媽媽對她很客氣,況且,尋心一曲成名,被人贊為“絕代歌姬”,不僅賣藝不賣身,身價還高得離譜,見一面就要百兩銀子。不止這樣,尋心從來不單獨見客。這樣,那些毛手毛腳,心有不軌的人可是連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