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有資源部分轉載自網際網路!請支援正版,版權歸作者所有!
江山月明
作者:君卿安禪
楔子
大秦嘉華十六年,鳳瀟公主夜夢難解入山問卦於青衣道人。道人曰:“此夢預示夫人將誕下佳兒。此子貌比天人,才華絕世,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然其宿孽深重,疑有亂。倫傾國之嫌,且命克其母。但若無它,秦氏將不保,天下生靈塗炭。天山有花名曰,函華,有轉性抑欲之效。夫人若能在三個月內服下此花,懷胎十月後得麒兒,或能避此劫。”
大秦嘉華十七年三月,鳳瀟公主一行人於烏拓山遇山洪,隨行人盡數遇難。三日後,大秦國王秦嘯天親到烏拓救援,與車隊百米外見紫氣縈繞兩巨石。秦嘯天命人移開巨石,見縫隙發現鳳瀟和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當是時,風瀟鳳瀟已亡,嬰兒命危。秦嘯天遂攜嬰兒回宮。嬰兒入宮當夜有金光籠罩皇宮,嬰兒所居大殿被清香充斥,七日不散。大秦皇秦嘯天感其佳兆,賜姓秦,抬首見明月當空,賜名“明月”。因其眉目酷似鳳瀟公主,大秦皇思女心切,待其週歲封為秦王。及其五歲,天一道人路經大秦國都,感其靈氣,收為記名弟子,後十年居天山。
卷一
第一章:仙人指路
大秦嘉華三十二年二月,春風綠柳,遠處斜陽衰草,似有細雨迎面,正值草長鶯飛時節。
夕陽古道,落日樓頭,一白衣少年持簫迎風獨立。簫聲若空谷幽泉,聲聲空靈俊秀,雖悠揚婉轉卻隱有冰寒之氣。簫聲透過晚風穿越荒野,似母親的雙手安撫著歸巢暮鳥。
少年雪白的衣衫隨風輕揚,清逸飄灑。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周身,籠上淡淡的金色光環。那神態似極神仙妃子,恍惚間似要涅槃乘風化去。
遠處,一支隊形嚴謹的人策馬而來。
遙聞簫聲,為首的暗紅色衣裳的華服少年不禁站在遠處停馬傾聽,追尋簫聲源頭,驀然看到落日樓頭清新素雅的白衣飄舞。
遠遠看到那不真切的朝思暮想的背影,那華服少年先是一愣,後而紅衣一震,似沸騰的血氣在天空騰翔,在離樓百米處飛身上樓,而身邊幾位高手也緊跟而去。
此曲名曰《倦鳥還》,曲子雖為人間常見,但簫聲聲聲空靈,仿若空谷幽泉,入耳潺潺,仿若撫入內心最深處,讓人頓感心神俱寧。這不是重陽第一次聽到這曲子,但如此不經意的相逢卻讓他欣喜若狂。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緣分?還是
此樓因地處荒野無人修葺亭柱的彩漆壁畫大半脫落。然佈局格式仍可見當年大氣磅礴。空靈的簫聲,破敗的樓閣,隨風飄舞的白衣黑髮,一切渾然天成,一派遺世獨立之氣。重陽遠遠的站在吹簫人身後,連呼吸都放輕,怕驚了這唯美畫面。那白衣少年似未覺人來,依舊神態不改,弄簫依舊。
許久簫聲停,就在重陽躊躇是否上前相擾,突然間一股在亭內浮動暗香向他襲來。此香有梅香竹氣之清雅,荷韻蘭心之脫俗,雨雪寒冰之清冷,沉香禪味之怡神,若有若無間撲鼻,讓人不覺心神一蕩。
此時香味始處的白衣少年垂首眺望遠方衰草間,背對眾人垂首把玩著短簫道,“大秦沂縣離此不足二十里,爾等若是此時快馬加鞭,可望天黑之前趕到。此處荒郊野嶺,夜宿不便,不宜久留,還是快些趕路要緊。”
那宛如天籟的聲音,如清冽泉水注入心扉,讓人只覺心中乾坤朗朗。此時雖看到白衣少年的容顏,但所有人心中禁不住一陣吸氣,此等背影與聲音已讓人沉醉,若是那人轉過身,就算是平凡之貌也足以傾國。
重陽又如初遇此少年時呆立原地許久緩不過神來。少年還是如曾經,可輕易挑動自己的情緒。一切一如初見的,少年影態依舊,一如舊時模樣,又似比去年更出眾!少年身上似沐浴在柔光中般,把所有目光吸引,有種讓人情不自禁膜拜的錯覺。
待眾人朝西望去,只見遠處樹叢參雜處,有縷縷白煙飄蕩,似有人家。
“多謝指點,不勝感激。在下重陽”還未等重陽說完,只聽身後一陣鳥鳴振翅聲。重陽不禁警覺回首,身邊的侍衛握劍警覺,眾人回首卻只見幾隻白鴿從草叢驚飛。待在回首看白衣少年所立之處,竟無人影。四處尋找,不見任何風吹草動。除樓間若有若無的暗香昭示那人曾來過外,竟找不到任何別的蛛絲馬跡。恍然間,那人似從人間蒸發。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重陽且自望著白衣少年原先所立之處暗自思忖:按理說,他不應該出現此處,為何?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