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答案。只因為那位老者的一句話。
“爹!娘!雨生餓了!”
謝觀星越來越感到事情有些匪夷所思,前面訪到的幾個掛有黃色燈籠的農戶家中,他都有見到了老人,只是這些老人,要麼對自己刻意隱瞞,一臉的大義凜然;要麼欲言又止,在其家人的關注下面露驚恐神色。至於那脖頸上懸掛的大錢,算上這一個,他一共見到了五枚,如果沒有這一戶的出現,他幾乎可以坐實自己最初的想法。可是偏偏因為這個並不年長的所謂“老者”出現,讓他的推測有了紕漏。
在涉川的史書上,曾有這樣一段關於古禮的記載。當年身處涉川發源之地的凌山人,曾經遇到過饑荒,考慮到種族的延續,崇尚古禮的凌山先祖們,為了不成為兒女的負擔,往往自入山中挖掘地穴,坐以待斃。而他們呆過的地穴,被當時的百姓們稱為“生墳”。
此後的歲月中,遭逢兵荒馬亂,亦有些村落為了讓青壯生存下去,強制將老人送往“生墳”並逼迫那些想要前去送些吃食的兒女,將食物統一分配。此等做法,必然使得送去的食物越來越少,而墳中的老人,後果可想而知。
謝觀星少時經常偷跑到曲館蹭曲,曲目“孝行記”中,恰好就有兒女前往“生墳”殉葬的一段唱詞,當年的謝觀星,對於曲中所提到的事情一直將信將疑,可來到了這個老君村,不知是為了什麼,他總覺得那些記載極有可能和這黃色的燈籠存在著某種必然聯絡。
卷三 一粒青豆 第12章 餞行
帶著一肚子的困惑回返官衙,謝觀星與方勝也到了該分別的時刻。
聽聞方勝要回返京都,推官厲傑的表情有些難看,謝觀星與方勝畢竟是刑訊司派來查案的官員,若僅憑著村中的規矩,還真就不好阻攔。猶豫之下,這厲傑招呼通道何健留在官衙小心侍候,自己則尋了個藉口,先行回返那理戶張福的院落。
“方總推來此兩日,村中尚未盡過地主之儀,若是一定要走,且容得厲傑回稟村中理戶及眾位長老一聲,看看有無妥當安排。”
這樣的理由,就是方勝歸心似箭,謝觀星防心如城,也是全無半點辦法,畢竟入鄉隨俗,涉川人講究的就是一個客隨主便。
謝觀星此時很想回到程慶的房舍內看看,自己佈下的小手段,若是有人挪動了水缸,當下便可知曉。可是通道何健顯然是在歸途中受了厲傑的點撥,一入官衙便對自己寸步不離,這著實讓謝觀星有些頭大。若是那水缸之事被人察覺,此時方勝再行離開,就變得很是危險。
謝觀星開始有些猶豫,藉著強拉方勝一起入茅廁的機會,謝觀星提出了讓自己代替方勝回返京都的想法。
方勝的反應出乎謝觀星的預料,即便謝觀星言明厲害,這方勝也是一口回絕。那話兒說得更是慷慨激昂,讓謝觀星再次感到有些臉紅。
“血氣所發,非我方勝,義理所至,捨我其誰?殺身成仁,詮忠釋義,我方勝當人不讓!”
既然如此,頭已經有些生痛的謝觀星只得由著他去,可“睿智”的方勝,還是很快落出了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哆哆嗦嗦穿起褲子之前,方勝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
“你好歹先把我送出了村,再有,你那匹馬好像跑得快些,且換來用用!”
謝觀星非常清楚,若是真如自己和方勝所想,這村中某人存著謀逆的想法,那此行無異於博命,可方勝手無縛雞之力,又沒有兵刃,如何自保?
想了片刻,謝觀星將自己腰後的鐵尺拔了出來,遞向了方勝,並開口說道:“方兄,此行吉凶難料,小弟的官刀不能給你,若你攜帶官刀,只怕招惹猜忌!你且將此物隨身攜帶,總強過空手,不入官道,不可縱馬,沿途所見,莫要有任何停頓,直入京都刑訊司,切記!”
方勝的眼圈有些微紅,相處這些時日,謝觀星的為人他非常清楚,雖然各取其道,但憑心而論,若非是識得其人心性,即便謝觀星手眼通天,他方勝也斷然不敢將自己和謝觀星綁在一處。
看著謝觀星雙眼,方勝忽然覺得自己勇氣大增,可是連他自己也不明白,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一變化?
接過鐵尺,方勝說道:“你放心,兄弟我一定小心!”稍作猶豫,方勝再次說道:“若是村中有何不妥,儘快離開!便是有人逃脫,來日再行追捕不遲。”
這等話別,難得多長時日。片刻之後,自有何健前來通傳,只說村中理戶和各位長老設宴款待,請兩位大人前往村中祠堂外的偏院用飯,順便也為總推官方勝大人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