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兵雍州。劉陶見時機已到,自請提兵平叛,遭到皇帝懷疑。此時絳城被圍數月,西北岌岌可危,忠王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將劉的兒子斬首,以絕“天子”之說,然後可統兵出征。劉家秘密商議,由一個自小被收養的孤兒化裝成劉協的樣子替死,為了讓人相信死的就是劉協本人,劉協的母親更在刑場自刎身亡。劉陶瞞天過海,日後開創晉國時,朝廷中凡是贊成過他出徵的大臣均被革職查辦。
可在他剛剛與葉公子交戰的時候,也不是一帆風順,開始屢戰屢敗,焦頭爛額時身為參謀之一的徐華提議他效仿潘彰,策反其部將。劉於是帶了幾名隨從,連夜趕赴高傑大營,曉以情理。高傑就是當年在京師大學堂餓暈的學生,最終高因“一飯之恩”願意投誠,劉也答應了與他一同建立平等,自由,民主的國家以及保證葉公子安全,他對高說:“今將軍為我心腹,肝膽相照,天不變,此心不變。”雙方內外夾攻,葉偉猝不及防全軍覆沒,退入涼州,至今不能出。
李成明白了為什麼徐華沒有顯赫身世卻在晉國身處高位,因為他在最關鍵的時候想出了一個成功的點子,獲得了上級的信任,也明白了劉陶為什麼對劉協關心到近乎迫害的地步,因為那句偈語,也因為喪妻之痛,愛之深責之切,他絕不允許兒子與一個自己看來很低賤的女人在一起,他沒有辦法對亡妻交代。
李成也會把這些事告訴劉協,但他只是看著天空,靜靜聽著,沒有動作,沒有言語,甚至連嘆息都沒有。一天,高傑隨從犯法被捕,高帶人闖進巡捕房打傷多人,強行帶走犯人。報告火速送了上來,監國看完依然是不理不睬,不久徐華匆忙趕到,喘著大氣說:“高傑目無王法可不得了,再不懲治後果不堪”
躺在床上的監國說:“孩子關的久了,肯定要發發脾氣的。”
徐華膛目結舌,急忙反駁:“他現在就敢衝擊巡捕,明天就能進長樂宮,危險的事情剛露出苗頭的時候採取措施才是明智的選擇。”
監國擺擺手:“罷了,由他去吧。”
徐見無結果,恨恨而退。
李回到養心殿很是擔憂:“現在高兄無權無兵,總理大臣一味逼迫,如何是好?”
劉協卻面露喜色:“大哥錯了,高總督現在落魄監國尚且信任,也就是說只要父親健在,高兄就不會出事。反而看那徐華,提出的辦法不被採納,說明監國和他有了間隙,”說到這裡,眉頭一皺,“但是他還沒有破綻,時候未到,時候未到。”
隆冬臘月,漫天飄雪。天氣愈冷,喜氣愈重,全國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歡快氣氛中。長樂宮也不例外,監國身體也似乎好了些,在李成和侍女的攙扶下主持了一系列喜慶工作。
徐華率領官員們紛紛進宮道賀,大監國很是開心,回憶過去,說起自己考中進士,說起自己翰林三年,說起自己舉薦為官,這其中有歡呼雀躍,有辛酸委屈,有投機取巧:“未聽陛下教誨,算來已有一十二年矣!”
他很不好意思地笑道:“侍衛長肯定會笑話我奴性不改,這麼久了還是滿腦子做臣子的事。”
“追憶往昔,人之常情,哪有可笑之處?”
監國表情肅穆:“我家四代忠良,吾出走隋國與故主舊友為敵,實勢所迫,生於斯,長於斯,卻不能終於斯,實在憾事。在洛陽時日夜與潘彰傾軋,現在看來也是一種樂趣。我在晉國這些年,看來萬人之上威風八面,其實孤單得連個仇敵都沒有了。人活到這個份上,還有什麼意思呢。不知道陛下身體可還好,不知道陛下對我又是什麼評價呢?”他語氣一轉,“我想請侍衛長幫一個,不知可否。”
“請說。”
老人眼有淚光:“我死後,把屍骨悄悄運到隋國,在洛陽城外隨便找個荒涼之處埋了。葉落歸根,狐死首丘,我生不能回國,死了一定要埋葬在家鄉的土地中。”
李成心下不忍:“監國可以親筆一封,屬下作為新年賀使,秘密帶往隋國,交給皇帝。”
老監國激動不已:“說得好,說得好!快拿筆墨來,快拿筆墨來!”
“萬萬不可,”徐華聞訊趕來阻止,“您現在貴為一國之主,唸叨舊國往事,又要寫稱臣之書,若傳了出去,我等開國元勳要處於何地?您不為我們,也要為少主想一想,這封信要到了隋國,日後少主如何面對,如何領導晉國?”
老人緩緩放下毛筆,示意撤下紙墨:“總理提醒得好,我竟然疏忽了,”旋即長嘆一聲,背過身去,“你們都出去,我想一個人靜靜。”
養心殿內,劉協正飲茶禦寒,聽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