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瑩看看幻天,但見幻天正看著自己輕笑。略一思慮,開口道:“大師,佛門有句偈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佛祖拈花一笑,拈的是如來本相之花,笑的是究竟涅槃之法。如來者,乃是如其本來真相。拈花之舉,意在心領神會,所傳正是一種至為詳和、寧靜、安閒、美妙的心境。此種心境純淨無染,淡然清澈,無慾無貪,無生無死,不垢不淨,不常不斷。隨性自得而不著形跡,澄明寂靜而與世長存,乃是‘空性’、‘涅盤’之最高境界。此種境界只可意會,心領神受,不可言詮。”
悟玄大師邊聽邊微微頷首,神情有些詫異。想不到一介紅塵女子,竟能悟透佛祖深意。“阿彌陀佛!”大師宣了一聲佛號,道:“女施主所來,若貧僧猜測不錯,不只拈花一笑這麼簡單吧?”
小瑩道:“大師,佛祖有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一切實相俱是無相,無相更是無相。拈花一笑,本是無相之相,萬物因緣而生,俱是空相。既然一切都是無相,那麼大師所說簡單亦不過是空相罷了。由此而論,焉有所謂簡單與不簡單?”
悟玄大師聽了不禁語塞,好一陣兒,方道:“貧僧愚鈍,請女施主見諒。有道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境。貧僧陷入言詮,慚愧。”
小瑩道:“大師不必過謙。大師說及言詮,便是大德之人。但小女有個疑問,不知大師為何閉門謝客?”
悟玄看一眼眾人,似有難言之隱。好久,方開口道:“不瞞眾位施主,貧僧出身少林,多年前行腳到此。聽聞幾位即將造訪本寺,貧僧因出身少林,故而有所顧忌。唉修行一生,仍未堪破紅塵俗世。慚愧,慚愧。”
小瑩道:“大師知道我等身份?”
悟玄大師道:“貧僧不說誑語,爾等身份貧僧早已知曉。”
“哦,原來如此。看來大師心中仍有善惡之分。”
悟玄大師合十一禮,道:“貧僧慚愧。”
幻天靜靜地聽著,對小瑩之語頗感震驚,越來越欣賞。看到悟玄神色,更是感念不已。雖未修得正果,卻也是一位得道高僧。幾位小王爺先前還聽得饒有興趣,但聽來聽去,如墜五里霧中。一雙眼睛只顧看著小瑩,哪裡還在參禪論道之上。幻天心中暗笑,表面卻十分沉靜,端坐不動。
眼見眾人不語,幻天沉吟道:“萬千世界,休言天命。紅塵凡世,真經自取,袈裟本無清淨。唉性空不定,古剎千年,俱是痴人說夢。真經,可悟而不可修。修乃有為,在求。悟為明性,在知。覺者由心,修者制心。大師為僧,意在求佛。有為而為,而無所為矣。”
悟玄大師聽罷,不由怔怔出神。良久,合十道:“想不到令人聞風喪膽的魔門教主,竟然精通佛法,真是出乎貧僧意外。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呵呵”幻天笑道:“大師言說佛魔,便是心有分別。何謂覺性,六祖曾言:覺性便是不二之性,不二法門便是佛性。大師以為如何?”
悟玄大師聽罷,更為驚訝,道:“教主精研佛理,令人讚佩。”
幻天道:“本教從未精研佛理,只是循天道而生,順自然而為,因此有所感悟而已。”
悟玄大師聽罷,心中一動,試探道:“施主悟性之高,世間少有。施主即心即佛,與佛門甚是有緣。再進一步便是淨土,退一步則是凡塵,不知施主以為然否?”
“呵呵。”幻天輕笑,溫和道:“本教非心非佛,無心無魔。心淨便是佛土淨,所在便是佛門,無所謂進與不進,退與不退。”
悟玄大師合十,念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幻天道:“大師一心向佛,即使不會成佛,亦不會作些惡事。佛門講求一個‘緣’字,此緣非身外之緣,而是內心之緣。內心有緣,不論身在何處均可成佛;內心無緣,即使終日參禪唸經,也不會成佛。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心外求佛,終是不得究竟。”
正說話間,但見那個開門領路的和尚走了進來。向眾人躬身合十,轉而對悟玄大師道:“師傅,崇善寺道通大師已經到寺。”
悟玄大師點了點頭,沉吟一聲,對幻天等人說道:“各位施主,道通大師乃是貧僧師弟,遠道而來,貧僧前去看看,請各位施主稍候。”
幻天起身合十,道:“大師不必客氣,我等此來只是仰慕大師高德,而今晤面,受益匪淺,再不打擾。”
悟玄大師忙道:“教主與這位女施主悟力超凡,受益匪淺之說,貧僧甚是慚愧。教主若是無事,可隨意走走,貧僧便不相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