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渡船,悟空才說是阿彌陀佛前來度他們,唐僧省悟,反拜謝三個徒弟。
悟空說,“我們虧師父解脫,借門修功。幸成正果,師父靠我們保護。喜脫凡胎,彼此扶持,各不相謝”。
唐僧仍是稱謝不已,只覺身輕體健,走上須彌山,直至雷音寺山門前。四大金剛迎接了,一層層往裡傳報,如來大喜,就命八菩薩、四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排列兩旁。傳旨命唐僧入見。
四人來到殿前,先拜瞭如來,又拜了左右,再向如來長跪,奉上通關文牒,如來看了,還與三藏。
唐僧當即稟告道,“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垂恩,早賜回國”。
“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罪孽,惡貫滿盈,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無盡之苦。
雖有孔子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設有徒流絞斬之刑,仍有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為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
汝等遠來,定要全付汝等取去”。
當即,如來就命阿難、伽葉二尊者領四人到珍樓,先去用齋,然後於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挑幾卷,留傳東土。
二尊者奉佛旨領四人來到樓下,擺下素齋,盡是奇珍異果與各種仙餚、仙茶,四人大快朵頤,而後才隨二尊者來到寶閣,開門看,在霞光瑞氣、彩霧祥雲的籠罩下,排列著藏經櫃,櫃上貼著紅籤,上書藏經目錄。
二尊者引唐僧看罷目錄,就說,“聖僧從東土來,有什麼人事送我們?好傳經給你”。
唐僧說,“弟子未曾準備”,二尊者就不肯傳經,悟空叫嚷要找如來告二尊者索賄,八戒、沙僧勸住悟空,阿難、伽葉才交付經卷。
四人收拾捆好,馱在馬背上,又讓八戒、沙僧各挑一擔,這才拜辭如來,出了山門。
燃燈上古佛將此事聽得一清二楚,就命白雄尊者將經奪了,白雄尊者就駕狂風趕上去,從半空中伸下一隻手來,把馬背馱的經抓去,三藏捶胸頓足,八戒扔掉經擔趕來,悟空取棒,奮勇追去。
白雄怕他棒重,忙扔了經,一陣風走了,那經落到地上,摔斷了捆繩,書頁被風吹開,滿頁雪白,無一個字。
四人慌忙翻看,盡是無字經書,唐僧忍不住傷心落淚,說道,“取回這種無字經,又有何用?怎見唐王?欺君之罪,怎麼承擔?”。
悟空說,“不用說了,定是阿難、伽葉兩小子,向我們要人事,沒給他們,他們就把白本子給了我們,快回去向如來告他們索賄作弊之罪”。
當即,四人重進山門,再上寶殿,悟空大叫大嚷,狀告阿難、伽葉。
如來笑著說,“你別嚷,此事我已知道,經不可輕傳,也不可空取,你們空手來取,當然給你們白本,白本是無字真經,也是好的”,當即又讓阿難、伽葉再領他們去珍樓撿經。
到了珍樓,二尊者仍向唐僧要人事,唐僧只得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說道,“此缽是唐王親手所賜,弟子持著它沿路化齋,如今奉上,聊表寸心”。
阿難接了,伽葉這才進去取經,唐僧就讓徒弟們一一認真翻檢,發現都是有字的,共取了五千零四十八卷,合一藏之數,捆好了,放在馬上,剩下的做一擔,八戒挑了,再次向如來告辭。(未完待續。。)
第443章 終回大唐
阿儺、伽葉引唐僧來見如來,如來高升蓮座,吩咐降龍、伏虎二大羅漢敲響雲磬,遍請三千諸佛、三千揭諦、八金剛、四菩薩、五百尊羅漢、八百比丘僧、大眾優婆塞、比丘尼、優婆夷,各天各洞,福地靈山,大小尊者聖僧,該坐的請登寶座,該立的侍立兩旁。
一時間,天樂遙聞,仙音嘹喨,滿空中祥光迭迭,瑞氣重重,諸佛畢集,參見瞭如來,如來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給他?可一一報數”。
二尊者立馬開報,“現給唐朝《涅槃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