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因為沒有來得及報名而失約!”
“文生兄,你”
看到周文生的表情不似作偽,楊嶽心中又是感動又是羞愧,他今天來這裡見周文生,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向周文生說明自己已經棄文從武,轉修武道不能陪他一起參加舉考。
還未等楊嶽開口解釋自己今天的來意,周文生便先說道:“楊兄,再過幾天便是舉考的日子,我們讀書人不像武者修煉武道強身健體,在舉考之前還望楊兄保重身體,不要出現什麼意外影響了參加舉考。”
看到周文生如此關心自己參加舉考的事情,楊嶽臉色更加羞愧的小聲說道:“文生兄!有一件事情楊嶽不知該怎樣跟你開口,我可能不能參加”
“楊兄!”
還未等楊嶽把話說完,周文生便打斷楊嶽,說道:“一年前我跟舍妹文馨贈給楊兄三卷《易經》,不知這一年來楊兄研讀的如何?”
“還要多謝文生兄和文馨妹妹!”楊嶽臉色感激的說道:“這一年來,每當有了空閒時間,我便會翻看《易經》,領悟其中易聖周易留下的文道至理,如今可說是收穫良多。”
“哦?如此的話,文生卻是想要考校楊兄一番!”
周文生說完之後,果真出了一個暗含《易經》文理的題目。
楊嶽原本是想要跟周文生推辭掉一起參加舉考的事情,可是聽到周文生出的題目,心中也忍不住升起了好強之心。
楊嶽的性格原本就是有些自傲,在修煉武道之前楊嶽讀書十年,鑽研各種文章道理,對於考取大比進士也有著自信,此時聽到周文生出的題目,楊嶽現在熟讀《易經》,當即做出了一篇符合題意的標準文章。
“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