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防冬之務,便要煩勞黃軍門了。”
黃來福作為山西鎮總兵,戰功赫赫,威鎮塞外,胡人不敢入侵。如果黃來福在寧武關,全鎮的軍民便如吃了個定心丸一般,雞鴨不驚。不過在黃來福離去的這些時間內,鎮內許多人都是內心不安,包含楊巡撫等人在內,眼下黃來福回來了,大家就放心了。
大明九邊軍鎮,就在邊塞口上,往常草原上的遊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馬肥時南侵。所以每年到了秋冬日,各鎮的總兵副總兵們,便要親自領軍到邊地軍堡,加強警衛,調兵防守。山西鎮也是如此,防秋在陽方口,防冬便到偏頭關。雖說這些年邊塞兵火不興,不過這例行公事,還是免不了地。
商議了一會軍務的事後,黃來福便告辭了。
此後幾天,黃來福便忙於在寧武關處理各項軍務及防秋之事。黃來福進京的日子,總兵府邸的事情,大多是由楊小驢及幕府參謀贊畫在處理。不過饒是如此,許多事情需要黃來福批覆及拿主意地,還是案牘存積如山,讓黃來福一直忙了幾天幾夜,才基本處理完。
現在的寧武關,事實上只餘三營兵,黃來福來福營兩千人,寧武營兩千人,楊巡撫標兵營三千人。不過劉全利參將帶的寧武營己經成了專業的護礦隊,怕是將來也沒有打仗的能力,標兵營也是讓人皺眉。原來城內外剩餘的兩營散兵還有軍戶衛所兵們,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己經成了專業的屯田兵還有畜牧兵礦業兵等。但未來這些人怕同樣也沒有打仗的能力。
放在整個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