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帶著希望的眼神,黃來福對四邊的人群拱了拱手,引來了叫好聲一片。
“軍門,那邊是軍營,那邊是糧草軍器倉,那邊是大廟戲臺,那邊是”
站在城北華蓋山巍峨聳峙的華蓋樓上,高大地護城墩蜿蜒而去,長達數十里。站在華蓋樓上俯瞰全城,整個寧武關盡收眼底。但見身處的華蓋山護城墩酷似鳳首,城池猶如鳳身,城北東西延伸儼然鳳翅,南城的迎薰樓正如高翹的鳳尾,鳳凰城之說,到也恰當。
據劉全利介紹,寧武關始建於明景泰元年,初周長只有兩裡,到弘治十一年時,關城才被擴充套件為周七里,從這裡看去,整個寧武關南北較狹,東西較長,周邊佈滿了炮臺與敵樓,地勢算是易守難攻。恢河如一條帶子,從寧武關地南邊流過,往北邊而去,流入大同境內後,又稱為桑乾河。
看了良久,黃來福道:“好了,今日寧武關諸將回去召集將士準備,明日我要在關城外閱兵!”
他又對楊小驢道:“你去通知楊巡撫及劉兵備,讓他們明日也到場,寧武的一干大小文官們,都要來!”
正文 第174章 耀武揚威
16K小說網 更新時間:2009…8…12 20:10:56 本章字數:3731
寧武關城外有一個大較場,向來是鎮城官兵檢閱會操的地方。作為一鎮之首的大較場,平時全鎮官兵經常在這裡操演,場地自然非常大,足以容納數萬官兵同時排兵佈陣。
此時較場上早己是旌旗如雲,站滿了密密麻麻的官兵,結個一個又一個的方陣。這些人中,有城內駐防的四營兵,有寧武關的衛所軍,還有各地的火路墩守衛軍等,還有黃來福帶來的二千家丁們,無一不是站在這裡。話說人過一萬,無邊無沿,望眼看去,較場上就是黑壓壓的一片人頭。
除了這些官軍外,較場外還擠滿了各地來看熱鬧的寧武關百姓們,有城內的鎮民,還有四邊的百姓,將一個較場四周,擠得是水洩不通,各人都是用興奮好奇的目光看著場的中間。難得啊,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天都有的。
較場上的演武廳高臺上,滿是寧武關的大小官員們,有黃來福,馬公公,楊巡撫,劉兵備等人,還有外堡來鎮城拜見黃來福的各地武將們。除此之外,演武廳高臺兩邊,就是密密麻麻的親衛旗手等,黃字大旗,高高飄起。
站在高臺上,黃來福按劍四望,毫情湧起,馬久英公公也是穿了一身的甲冑,得意洋洋地站在他的身旁。只有旁邊的楊巡撫,劉兵備等一干寧武關大小文官們神情很是不好,還有旁邊一干的外地武將,也是神情不自然,頻頻地往較場右邊看去。
兵備鬆弛,有如兒戲,在鎮城原官兵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鎮城內原有四營兵,原總明劉明安的標兵一營。巡撫楊方略的標兵一營,還有散兵各兩營,這些人都是拿餉的營兵,每年不知道要消耗朝廷糧餉多少。兩營散兵衣甲不整不說,還多老弱在裡面。手上拿地兵器也多是鏽跡斑斑。
就是兩營標兵,雖多青壯,衣甲也頗為整齊,但在這種嚴肅的場合中,卻是紀律鬆弛,排列陣列稀稀拉拉原總明劉明安的標兵們為了讓現總兵黃來福看上自己,還在參將劉全利的約束下極力挺胸凸肚。拿出一副威武的樣子。而巡撫楊方略地標兵一營中,卻是人人呼舞搏笑,沒有一點軍人的樣子。
至於他們再旁邊的衛所軍。就更是糟糕。本來這些軍衛軍己經成為了專業的屯田兵,幾十年都難得操演一次,又糧餉不足,青壯大批的逃亡。因此此時在寧武關指揮使孫之去的身後。原額五千六百名的衛官官兵,現在只有不到二千人,但盡是個個軍衣破爛,且多為老弱殘兵。
反觀黃來福帶來地兩千家丁們,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標兵精銳!每個人都是出奇的年輕,身材高大結實,身上披著精製地鐵甲,手上的兵器也是雪亮,神情中威武強悍,充滿了血戰後的煞氣。特別是他們紀律嚴整。列隊後。各人就佇立不動,有如樹林。
他們排列的陣形。從哪方面看都是一條直線,讓旁邊地人看了無不震駭。他們才明白。什麼是令行禁止,什麼才是軍人的樣子。
不說他們旁邊的衛所軍,還有一些營兵們,個個以羨慕畏懼的神情看著這些來自五寨堡的軍士們,就是高臺上的楊巡撫等人看了,也是心中百味夾雜,非常的不舒服。
黃來福帶來的軍隊到了寧武關後,就一直待在軍營內沒出來,楊巡撫當日沒看到,他還得意洋洋地自認為自己手下標兵乃是一鎮之首,在黃來福面前有橫行的本錢。沒想到與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