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3 / 4)

當時的《五寨堡新聞報》曾撰文分析,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大明農業的發展,帶動了商業與工業的發展,在急劇擴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面前,大明的手工工場已經走到了盡頭,以機器代替手工工業的歷史潮流己經不可避免來到。

對於這個分析,各方意見不一,特別是那些東林清流們,更是大力抨擊。不過這些年來,五寨堡老是出一些奇怪的東西也是讓人側目。比說如五寨堡新法煉就的鋼材,新標準的水泥,切割金屬的鏜床、刨床等,無一不是讓人見了驚奇。

對於這些東西,大明傳統的文人還是認為這些東西都是奇技yin巧,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在京師的一些紅夷就不這樣認為了,他們大驚小怪地組團去五寨堡參觀後,個個都是讚歎不了,對大明的文明與科技大加讚賞。

甚至有一個紅夷還專門在《五寨堡新聞報》上撰文感慨,相比東方文明,西方文明不足之處太多了,他認為西方諸國必須全盤漢化,去除西方文明中劣根性的東西,這樣西人諸國才有出路。對於他這個說法,大明文人們是好評如潮。

比起往年,今年的正月十五更為熱鬧,從早開始,人山人海的人流,還有各樣的馬車,便絡繹不絕的往城外開去。眾人臉上都帶著興奮的神情,不錯,今天有一個更為新奇好看的東西,比五寨堡的機器紡紗機更讓人好奇,就是城外那個有“武瘋子”之稱武小桂搞的叫什麼“火車”的東西。

說起這個武小桂,在大明算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了,在五十年前,礦工出身的他受到了五寨堡奇技局(現稱為大明皇家科技中心)的嘉獎,便一發不可收拾,與同樣有“凌瘋子”之稱的岢嵐州秀才凌峰一起,幾十年中都在折騰各樣東西,特別是那個叫什麼火車的東西。

說起這個火車,據說武小桂是從礦山上的運煤圓木軌得到的靈感,後來慢慢的用鐵軌代替了圓木軌,開始的火車車身是用牛拉動,折騰了多次,讓人笑話了多年後,聽說最近一些年中才開始用蒸汽機頭代替。

這種初級火車剛出來時,世人大吃一驚的同時,接著很多人開始指責,首先有人指責武小桂浪費,將好好的鋼鐵埋到土中,又有人說隆隆的機車聲破壞了各地的安寧,使鐵路兩旁的牛羊受驚不敢吃草,雞鴨受驚而不能下蛋。有人說車頭冒火把附近的樹燒焦了。還有人說車頭會爆炸,車廂會顛覆,安全很有問題。

而且這種蒸汽火車速度慢,載煤量也不多,外型難看,行駛時又顛簸劇烈,甚至把鐵軌都顛壞了,根本就沒有馬車好用與妥當。面對種種譏笑與責難,武小桂與凌峰沒有退縮,加上黃來福的支援,他們繼續克服困難研究下去。

經過多次的研究與機車和軌道的技術革新,加上黃來福的建議與提醒,在今年初,武小桂終於研製成功了這種新式的蒸汽火車。不但提高了機車的載重量和速度,而且在機車上增加了彈簧和其他部件,減輕了震動,大大提高了穩定性。

在鐵路軌道上,他拋棄了用優質木軌外包鐵皮的做法,而是全部採用純鐵鑄成的鐵軌,並在枕木下鋪了石子,從而加強了鐵軌的抗震能力。如此,有後世意思的真正火車便誕生了。

此次火車試行的是從京師朝陽門到通州的一截路線,新式火車試行的訊息傳出後,不但京師百姓盡出,連京畿附近的民眾都趕來觀看,到了這個時候,火車旁早己是人山人海,圍觀的人群中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有書生,有官員,還有一些紅夷等人。

每個在場的人都是精神振奮,有些人喜形於色,有一些人則是驚訝不已,場面可說是各式各樣。其實經過這麼多年對武小桂的嘲笑後,各人都有些麻木的感覺,其間也有對武小桂毅力的佩服,因此此次新式火車試執行,倒是人人期待。

終於在萬眾矚目中,火車在預定的時刻開動,一聲鳴響,火車牽著幾十節的車廂,載著數十噸的貨物,還有一些膽大好奇的乘客,轟隆隆向前開去。

一片的歡呼聲,許多人跟著火車一起跑動,甚至有一些人還騎著馬沿路跟隨火車前行。望著車下歡呼的人群,車內己是白髮蒼蒼的武小桂與凌峰緊緊抱在一起,淚珠滾滾而下,五十年了,他們終於成功了。

黃來福也在人群中觀看,身旁只帶著幾個精銳護從,還有江大忠,楊小驢,顧大刀等幾個老兄弟,看著火車的遠去,他內心中有些興奮,有些欣慰,也有些傷感,大明走到現在,己經步入正式的軌道,就算沒有他的扶持,或許也可以平穩地走下去了吧?

此次黃來福回京,是正式向崇禎皇帝請求退休告退的,他鎮守遼東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