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的進步,就是在20世紀初,也是常常使用這種方法。
除此之外,神池堡大煤礦,在各礦師的指揮下,在巷道的部署上,也是非常的科學。這時已經懂得根據煤層的走向,佈置上山下山,還有運輸與通風地巷道,最後建成地密密麻麻的各種巷道,讓黃來福看得讚歎不己。
此外神池堡大煤礦,在井下地支護上,也有獨到之處。在楊師傅的指揮下,礦工們採用了二柱一梁的木支架方法,最大地防止了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頂。至於煤窯中的排水問題,使用了牛拽轆轤的方法。
還有礦井的照明,此時挖煤多用明火油碗,油盤。但隨採深增加,瓦斯增多,極易引起爆炸,楊師傅的解決方法是給燈加罩。加了罩的燈,即可做照明工具,又可檢測通風的情況。
而關於礦井的通風情況,此時多采用人工通風的辦法,如用風車、風櫃、風扇、牛皮囊等往井內扇風。不過這種人工通風法只對淺部採煤有效。只是依黃來福的計劃,神池堡大煤礦,當然不能只滿足於採一些淺部的煤,只是深厚的煤,如何擺除這種礦井的通風呢?
楊師傅是眾礦師中,經驗最豐富的礦師,但他卻沒有別的方法。
當晚,黃來福回去檢視自己的資料筆記,經過一年多的記錄,他電腦筆記本中的科技資料,有用的東西,他己經全部記錄於幾個本子之上。此次來神池堡,他便選擇了一個關於記錄煤與鐵部分資料的筆記本帶於身上。此時黃來福便翻看資料,力圖找到一個有用的地方。
忽然黃來福心中一動,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便記錄了兩個自然通風的方法,分為單井筒通風和雙井筒通風。
只要選擇在較高處,製作下一些出風井,便可以解決雙井筒通風的問題。至於單井筒通風,只要用片石砌一個三角形的迴風道,迴風道高出井筒,形如煙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