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教我幾句話,說那野小信脾氣古怪,年紀輕輕偏要硬充大人,喊他小官人便不高興,可喊他做小老人、大老棺。我們說,人家送錢給我們,這般說法不好,也許動氣。他說不要緊,他如變卦不給,豈不又成了小孩脾氣?並且話是他教的,有本領自會尋他,與我們無干。走時又說,今天同伴捉了一條大蛇,約他吃酒,今早沒工夫和人瞎盤。如有人尋他,明早五峰書院後面山亭於裡碰頭好了。”
黑摩勒一聽心中有氣,先還當是適才那人吃了搶白,有意借丐頭代口挖苦,以圖報復。繼一想,到百步峻時,那人還在身後老遠,決不會越向前去,那行徑舉止俱是尋常鄉民,又覺不似。算計有人暗中取笑,自己一變臉更落笑話,強忍忿怒,裝著笑臉把話聽完,問道:“那人是我寄兒子,是因我有錢,看著心癢,想弄幾個,才拜我做寄爺的。
他怕我老人家一個一個散銅錢費事,先來通知你們,表他孝心,倒是不錯。不過冒認我的寄兒子的也有,那人是什相貌,你記得麼?”
丐頭聞言好笑道:“那人天天在此,我們怎不認得?他也算我們同道。這方巖上下花子,每年各有地段,也有外來的,但必許向本山兩處團頭掛號,拜過祖師,才能討生意。他本外來,沒照規矩掛號拜山,不能吃這碗飯,壞我們的規矩。本心趕他出去,偏他從不向人伸手,每日拿著一把斷命酒壺,有時巖上有時巖下,尋塊石頭一坐。有那善心的人給錢他就接過,不給不討。我們暗地裡候了他好幾天,準備他一開口便做他一頓,趕出山去,一直沒有人候著。團頭說他殘廢可憐,現在廟會炔完,沒有兩天,只他不叫我們扳著差頭,就遷就點,由他去吧。他倒也好,永不往人多里軋,只夠上兩壺酒錢,立時就灌黃湯去,也不和人多話惹人厭煩。過了些日,大家看慣也就拉倒,前日有兩個同道和他盤熟,問他姓名來歷。他說從小沒有姓名,只是討酒,不是討飯,他徒弟卻是討飯的多。後又盤問兩次。昨日他間起會期快完,才說他是本地善人虞二老爺請來的客,原說是好好待承,不料失信,害他每日連酒都沒吃夠過,過了會期就要走了。昏昏顛顛,瞎說一氣,誰會相信虞二老爺有這樣客人,聽過一笑拉倒。他不醉酒,照例一句話都沒有,剛才代你傳話,說了好些,還是頭一回見他醒時開口。他真是你的寄兒子麼?”
黑摩勒心中一動,忙問那人:“是否斷了一臂的花子?此刻何往?”丐頭答說:
“正是這人,剛才來時,左手上還盤著一條毒蛇,大約得到幾錢,又灌去了。”黑摩勒回憶適見斷臂丐,料非常人,仍作不以為意。問明花子人數,往前一看,果差不多,知無虛假,便把錢數明,連同山下所散,又補了一兩銀子,一總交給丐頭,自去兌散分施。
故意進廟遊行了一週,便走出來。全巖乞丐都覺他小小年紀有此善心,所過之處俱都含笑稱謝。黑摩勒覺著有趣,決定明早向曉星、何異二人借了銀子,前來重加施捨。見天已不早,心又惦記尋那斷臂丐,一出峰門,便連縱帶跳往下飛跑。山徑陡絕,稍一失足,掉到巖下立時碴粉,嚇得那些新上山的香客遊人,多代他捏著一把冷汗,紛紛驚叫:
“小倌當心!快點讓開,不要撞著!”黑摩勒也不理他,一會兒到了五峰書院前面,正立定端詳去山亭的路徑,忽一花子迎上前來笑道:“大老倌可是要尋那斷臂膀的麼?他就在書院後頭亭子裡請客,我領你去。晚一點他就走了。”
黑摩勒知又是那人遣來,心更氣忿,也不答話,便令引去。到了峰後,見離書院後牆不遠有一山坡,坡上有一碑亭,亭欄上坐著三個乞丐,正在說笑。望見前丐到來,一個笑喊:“大老倌來了!請到亭子裡吃一盅吧!”引路那丐便自走去。黑摩勒見那斷臂丐並不在內,欲向三丐盤問,便往上走,還未走到,便聞見一股清腴的香味。進亭一看,亭欄外有磚瓦新壘成的小灶,亭欄上放一罈酒,地下堆著枯枝木柴,火燒得正旺。灶上燉著一個大沙鍋,香味便自此中發出。那三丐中,先發話喊黑摩勒做大老信的一個年紀最大,約有四五十歲。還有兩丐生得俱極異樣:一個生就一張鴛鴦臉,齊鼻中分,半紅半白,紅的半邊略顯浮泡,好似以前長過毒瘡神氣,乍看年紀很輕,身量也頗矮小,小頭卻既扁且凹,襯上濃眉大眼闊鼻掀唇,越顯神情醜怪;一個身量瘦長,赤足穿著一雙藤皮結成的草鞋,衣服雖然破舊,卻極乾淨,尤其手指纖長,連腳一樣都是又白又細。
三丐中只老丐一人起立,含笑點首,其餘二丐,一個正打酒罈泥封,一個手剝大蒜,神色甚做,並未理睬。
黑摩勒目力最佳,巖上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