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識淵博,還知兵事懂律法,又豈是一般腐儒所能比。”
說著,元好問漸漸想到這兩年遭遇,突然有些激動起來,他眼中閃著晶瑩,昂聲道:“蒙人塗炭中原,元某象豬狗一般被蒙人驅趕,惶惶奔命,此國破家亡之痛,又是增考一個‘經義’所能醫治的嗎?”
他又凝視李思業,目光炯炯,沉聲道:“大將軍所作所為,你當天下讀書人都是傻子嗎?鳥擇良木而棲,大家投奔你,又豈是想滿足於一個山東小吏,中原之鹿,唯得民心者可獵,金國氣數已盡,大將軍當放手施為。”
李思業大喜,坦誠直言道:“興國之初,吏治為先,山東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我今日來找先生,就是想商量我山東官制。”見李汾要起身,又一把扯住道:“先生休走,你也在內。”
見二人面色凝重,李思業笑笑道:“我向金國保證過永不稱帝,倒不可做得太明顯了,所以我考慮採用一些唐朝官名,也不用丞相、尚書、樞密院這些簪越的字眼,讓金國的御史無從彈劾,而且唐的三省六部九卿過於龐大,山東太小也沒必要全設,我打算設一軍機處,相當於內閣,裡面共六人,分掌六部制置司,其中首輔稱長史,掌吏部制司,其餘五人稱司馬,分掌兵、工、戶、刑、禮各部制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獨立機構,如官學、內務府、鹽鐵監、市舶監等等”
李思業又小心取出一張考究的燙金帖子,雙手遞過,臉色肅然,鄭重道:“我知山東狹小,展不開先生手腳,但元先生是眾望所歸,這長史一職非元先生莫屬,望先生看在思業一片至誠的面上,萬無推辭。”
元好問凝視著那張任命書,深知只要一接過,他的命運就將和李思業緊緊連在一起,他胸有大志,一心以修身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但金國腐敗,異族入侵,讓他報國無門,他又想起蒙古鐵騎所過,百姓奔跑哭嚎、女人遭蹂躪、兒童被餓死,千里赤野,人民相食,種種慘景讓元好問眼角有些溼潤,他仰天微微一嘆,緩緩接過任命書,一字一句道:“屬下元好問受命!”
卷五 第十二章 科舉發榜(上)
更新時間:2008…11…23 20:30:45 本章字數:2913
李思業又任命李汾為刑部制司司馬,李汾也不推遲,慷慨應允。
隨即馬不停息,又去拜訪了郝思溫、姚樞、王文統等人,照他的構思,王文統號‘歪才’,天文地理都十分精通,用他為工部制司司馬最為合適;姚樞謹慎、思維細密、待人寬厚,李思業任命其為市舶令;
郝氏父子是他所信賴之人,更可貴是他們都贊成李思業改良儒學的想法,郝思溫已任弘文館祭酒,李思業又任命他兼任禮部制司司馬,而郝經是他將來要大用之人,他在軍機處內設了諮議參軍事一職(即內閣秘書),郝經便做了這第一任諮議參軍事。
此外,任李治為百工堂學監;王鄂任命為啟蒙院學監。但最重要的兵、戶兩部卻沒有給外人,他的心腹柴煥做了戶部制司司馬、冷千鐸做了兵部制司司馬。
一圈下來,李思業渾身業已溼透,幾近脫水,躺在馬車上動彈不得,一旁的晁虎憤然道:“不過是些酸丁,個個掄不動刀,拉不了弓,敵人來了只怕是等死的命,明明想當官得要命,卻偏偏還要端個架子,要主公再三苦勸,方才勉強受了,郡主身子不好,主公不去陪,卻頂著毒日頭去受這份窩囊氣,若依我言,既然是讀書人,就應知上下有別,哪有主公上門去請的?”
李思業躺在馬車上閉目養神,也懶得回他話,不料晁虎卻似變了性,竟絮絮叨叨埋怨不停,只因李思業平時懶得交際,手下婚傷嫁娶一概不理,更不要說什麼團拜會、忘年會,而請人到家吃飯,簡直就是聞所未聞之事,晁虎見他厚此薄彼,心中便有了幾分不滿,遂藉此事發揮。
李思業忍無可忍,伸出手在他後腦勺猛拍一掌,笑罵道:“好容易將王四寶趕走,偏偏你又開始鴰噪,你不讀書,自然不懂讀書人的重要,你倒提醒了我,趕明兒,我就找幾個先生教你們讀書認字,就從你開始。”
見晁虎一臉苦相,李思業哈哈一笑又躺了下來,尋思道:“最近是有點太注重文治,籌建演武堂之事也該催催柴煥,切不可瘸了一條腿。”想到軍事,他又想起了回回炮,那回回炮雖不是他想要的青銅炮,但威力還不錯,尤其用攻城上,而且阿老瓦丁也是個不錯的人才。
原來李思業早知道宋末有一種威力很大的武器—回回炮,他本以為是什麼犀利的管狀大炮,巴巴從南京跑回,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不過是個巨型拋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