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形成核心集權領導層,天道盟則是“由下往上”的集體領導體制,高喊“天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論”的口號天道盟成立初期正值臺灣經濟蓬勃,短短几年在南北地方角頭串聯的武力後盾下,天道盟不但有民意代表撐腰,幕後更有財團金援,將南部風行一時的餐廳秀搬上有線電影片道,再加上從日本引進柏青哥(又稱小鋼珠,指電子游藝場,以及之後全臺“六合彩”賭博盛行,將天道盟事業推向高峰。此時更趁勢喊出一句江湖對聯“天氣一點,道發萬枝”隨著時代的發展,90年代的天道盟也逐漸自我“提升”轉而介入公共工程圍標、股票炒作、證券、娛樂及影視業等等,併成功介入政治選舉。1995年羅福助以無黨籍身份當選“立委”崛起政壇長達6年,更被稱為臺灣的“黑道教父”臺灣“黑金政治”一詞由此誕生。
四海幫是臺灣著名的黑社會組織,也是臺灣第一個最具組織規模的青少年幫派組織,是僅次於竹聯幫的第二大幫派。1953年,馮祖語與一群學生及眷村的朋友們,以“四海兄弟”的名詞來創立四海幫。最初四海幫勢力並不強大,只在臺北市的西門町與車站一帶活動,四海幫當時的成員主要是一群壞學生與政黨人士的子弟,因為政黨人士子弟的參加,而讓四海幫有穩固的基礎。
四海幫的口號是“有難同當,有福共享,打平臺北”幫規是“一條心,二不白 (不白吃,不白嫖)三結義,四海為家”臺灣從北到南,甚至國外都有其據點,實際的成員數不明,一般被認為應有數萬人。“四海幫”經營的事業非常龐大,包括期貨、投資公司、房地產、餐飲業、娛樂業和建築工程等眾多行業,財力雄厚。大哥級人物如趙京華、蔡冠倫、蔣啟弼等均擁有多家企業。
“四海幫”在臺灣黑白兩道頗具影響,從1996年該幫精神領袖陳永和被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