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驅逐艦有比巡洋艦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靈活性,在執行偵查、反潛和護航任務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兩國都加快了新型驅逐艦的設計和建造,有了第一種驅逐艦的設計使用經驗,他們決定將魚雷也搬上這種軍艦,讓它有能夠威脅大型軍艦的能力。
驅逐艦的建造讓潛艇的損失直線上升,特別是在兩國都拼命開始建造驅逐艦以後由於兩國的潛艇都在研製中,短時間內還無法大規模建造。
為了維持越來越慘烈的破交戰,他們只得咬牙從中華帝國進口,這樣源源不斷的潛艇訂單是方嘯宇求之不得的,向兩國大賣潛艇的同時,中華財團的潛艇製造廠又是大發了一筆橫財。
就在這個時候波士頓帝國向撒爾帝國求援,為了加快驅逐艦建造速度,撒爾帝國最終決定向波士頓帝國轉讓有關資料。
這些轉讓的資料,包括撒爾帝國在驅逐艦設計建造方面的全套建造技術與使用經驗,不過這個技術轉讓是有條件的,今後波士頓帝國每建造兩艘驅逐艦就要低價出售給撒爾帝國一艘。
由於趙琦打了這次漂亮的破襲戰,讓波士頓帝國瞭解了中華帝國軍事實力的冰山一角。面對中華帝國與以前情報反應,完全不一樣的軍事實力,波士頓帝國不得不重新對這個強大的對手做了估計,他們趁機撿便宜,對中華帝國下手的想法有了不小的動搖。
在朝會上,情報部門首先對滿朝重臣做了形勢報告,獲得了這些比較真實的情報,官員們各疏己見,最後他們一致認為對中華帝國開戰是得不償失的。
現在由於西大陸的混戰,讓波士頓帝國國內經濟形式一片大好,正是發展國力,擴張工業基礎的時候,而一旦對中華帝國宣戰,別說波士頓帝國沒有必勝的把握,就算能勝也是慘勝,撈不到好處不說,還會毀掉好不容易復興起來的經濟。
最後波士頓帝國向倭國秘密提交了照會,表示本國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無法對中華帝國開戰。接到波士頓帝國的照會,大隈重朝滿嘴苦澀,想不到波士頓帝國一貫支援倭國,慫恿他們對中華帝國開戰,而到了關鍵時刻波士頓人自己卻退縮了。
現在的倭國政府有一種被人賣了的感覺,失去了這個重要的盟友支援,倭國已經失去了勝利的所有希望,何況在中倭開戰後,中華帝國的戰法讓倭國海軍大吃一驚。
本來倭國認為己方在短時間內佔據著海軍的巨大優勢,即便陸軍無法戰勝對方,但是要海軍佔據著優勢,倭軍就能隨時威脅中華帝國的各大港口,而沒有制海權的中華帝國陸軍只能疲於奔命,防守每一個可能被倭軍攻擊的港口。
等到那個時候,倭國就佔據了主動權,他們可以選擇摧毀中華帝國所有的沿海城市,就像上一次中華領艦隊對付倭國那樣,或者也可以和中華帝國商定足夠優惠的條件,將前兩次失去的東西一次都拿回來,可是他們的美夢註定不能成真。
中華帝國眼下的確沒有戰列艦,但是他們也根本沒想和倭國拼艦隊戰。在倭國政府完全不瞭解的領域,中華帝國再次佔據了先手,他們在國內大肆擴充空軍,同時在蝦夷國、硫球群島、高麗郡和開島大量修築機場,用空軍將倭國整個包圍起來。
中華帝國所有轟炸機和水上飛機都被部署到了這一線的各個機場,水上飛機輪番在周邊海域巡邏,只要發現所掛旗幟非中華帝國的船隻,它們就會透過無線電就近召來轟炸機,所有在白天進出倭國的非中華帝國船隻,根本不給予警告,一律遭到了擊沉的命運。
現在的整個世界都在大戰,沒有大戰的國家又不敢惹中華帝國。那些本來要與倭國進行貿易的船隻,在通報本國之後,被告知要遵守中華帝國的要求。
本國都不敢出頭,那些商船主即使有再大的利潤,也不敢去碰這個必死的貿易航行,因此一時間倭國的貿易量迅速萎縮,很快就完全斷絕了。
倭國是個島國,國內資源匱乏,不論是原材料進口還是產品出口,都要透過海運。而中華帝國的海空立體封鎖,讓倭國幾乎陷入絕境,白天是轟炸機來回穿梭,晚上又有潛艇和驅逐艦來回巡視,短短兩個月之內,就將倭國的運輸船隊被擊沉了三分之一。
面對中華帝國咄咄逼人的全面封鎖,倭國也曾經想要透過夜襲摧毀這些海島上的機場。可惜中華帝國的海岸炮兵和魚雷艇編隊密切配合,打得倭國海軍不敢靠近。
偷襲的艦隊只要稍一拖延,到了天亮就會遭遇成群結隊的轟炸機,在損失了一艘‘金剛’級戰列艦和三艘‘最上’級巡洋艦之後,倭國海軍再也不敢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