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洋,然後他們一直向北航行,很快來到了直布羅陀海峽的入口處。
海峽兩岸都處於軸心國的控制之下,這裡不但有大量飛機可以對艦隊進行空襲,甚至連岸炮都能夠封鎖海峽,因此在之前的幾年中,除了潛艇以外,中華海軍的艦隊是不會到這個地方來的,但是鐵血軍艦隊卻絲毫沒有顧忌的來到了這裡。
此次行動責任重大,身為鐵血軍海軍司令的彭德超一級上將也理所當然的親自坐鎮旗艦‘海天’號航空母艦。‘海天’號屬於‘海王’級航空母艦的第八艘,它是鐵血軍為自己設計的新一代航空母艦,由於不是給帝國軍隊裝備的,所以命名沒有使用國家通用的命名方式。它的滿載排水量達到驚人的二十三萬噸,之所以有這麼大是因為這艘航母使用了前所未有的雙體船設計。
航母的艦橋被設定在中間,兩邊各有一個主甲板和一個斜角甲板,它們可以各自獨立的進行飛機維護、裝彈與起降,兩邊甲板各自都有獨立使用的三部升降機,加上八部最新的電磁彈射器,這讓航母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
在艦橋前後的空白區域內,安裝著十架新式的1040型密集陣速射炮,還有實驗性質的三門鐳射炮,不過它們的射程太短,只有不足三公里,僅能作為近防火炮使用。此外在這些近防炮周圍還佈置了許多紅旗4型防空導彈,它們也是用於數十公里之內的近程防空,而這些武器都由艦橋上安裝的多部雷達,尤其是在艦島上部四面安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進行控制。
除了這些裝備以為,在艦艉還有一個二層甲板,這兩塊甲板是專門用於直升機起降的,它們利用與主甲板的高度差設定了直升機庫的大門,這樣可以就可以利用機庫在航母上攜帶足足八架反潛直升機,同時它們也不必與固定翼飛機搶奪主甲板空降,影響放飛固定翼飛機的效率。
寬大的甲板增強了起飛效率,而金屬氫核聚變反應堆的使用又節約大量裝載燃油與鍋爐的空間,這讓航空母艦的載機量達到了驚人的一百四十七架,它們將有更加高效的自動導航裝置進行引導,這大大提高了飛機降落的安全性。
鐵血軍的每個航母編隊都配有四艘‘海王’級航空母艦,這樣的十六艘航母在六十四艘一萬五千噸堪培拉級導彈驅逐艦和九十六艘五千三百噸摩爾級導彈護衛艦的保護下,向著風暴洋的東海岸駛去。
堪培拉級導彈驅逐艦和摩爾級導彈護衛艦都裝備有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被稱作中華神盾的雷達系統可以掃描超過方圓三百公里的各種空中和海上目標,而且能夠同時跟蹤其中的一百個目標,並對最具威脅的二十個進攻打擊。
兩種軍艦也同樣都使用了導彈垂直髮射系統,不同的是堪培拉級導彈驅逐艦擁有一百九十二個發射單元,而摩爾級導彈護衛艦就只有四十八個單元。同時由於他們的作戰任務不同,攜帶的導彈型別也不一樣。
堪培拉級導彈驅逐艦攜帶的都是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和反潛導彈,其中以防空導彈為主,而摩爾級導彈護衛艦不但聲納系統更強,其攜帶的導彈也以反潛導彈為主,此外它還在艦上的其他地方帶有不少反潛魚雷、火箭深彈等反潛裝備。
儘管摩爾級導彈護衛艦的反潛能力相當強大,甚至還帶有拖曳式陣列聲納,但艦隊的真正反潛主力卻並不是它,因為在看不到的水下,還有海狼4型核潛艇的存在。
這種長達一百三十八米的核動力潛水艇水下排水量高達一萬四千三百三十五噸,一臺核聚變反應堆和兩臺蒸汽輪機提供了七萬馬力的動力,可以讓其在水下達到二十九節的航速。
艇首的六具發射管可以混合發射各種制導魚雷、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這讓它擁有了攻擊各種敵人的可能,而更可怕的是,這艘潛艇擁有近乎無限的續航力,甚至在電力製氧機的幫助下,它可以將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讓這艘潛艇即使是在水下,也可以在完全不補充氧氣的情況下,以海面之下六百米的深度航行。此刻三十五艘海狼4型核潛艇正在艦隊四周一百海里之外,撒開巨大的反潛網路,監視著可能出現的軸心國潛艇。
除了這些主戰艦艇,鐵血軍艦隊中還有包括綜合補給艦、電子指揮艦、醫院船、兩棲攻擊艦之類的各種軍艦超過兩百艘,除了這些還有不少讓馮鉅都叫不出名字的軍艦來。看著龐大而充滿科幻色彩的鐵血軍艦隊,馮鉅發出陣陣的感慨,他第一次感覺帝國海軍的軍艦效能已經落後了,而且是與鐵血軍有著很大的代差。
“報告司令,衛星定位成功,我們已經抵達距離直布羅陀海峽三百海里的外海,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