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種產品錦綸與棉布混紡的織物,代替純粹的棉布成為了新的衣服面料,這種中華集團公司獨特的面料很快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它的穿著舒適度與棉布相當又更加耐磨和更加鮮亮。
第二百五十三章 漢平國的覆滅
為了照顧自己的家族,方嘯宇要求這種面料優先向方定國旗下的各大成衣廠提供。方定國也知道這是一個賺錢的大好機會,他立刻要求各成衣廠重點製作這類新面料服裝,隨著各地商家的訂單接踵而至,方定國的製衣廠產品幾乎脫銷,極大的擠佔了波士頓帝國棉布的銷售空間。
方嘯宇和方定國同樣賺了個盆滿波瀾,至於方定國旗下的棉紡廠和大量種植棉花的樓蘭郡也沒有受到多少波動,畢竟這種面料是混紡的,也需要加入棉布,何況棉布還有許多不可替代的地方,尤其方嘯宇部隊所用的無煙火藥與醫院需要的脫脂棉和繃帶等物,是無法用其他產品取代的。
在大發了一筆財之後,方嘯宇突然發現,自己本來想要打擊漢平國的經濟,卻捎帶上了好幾個國家,波士頓帝國、南特帝國,甚至是程家在南方的種植園都遭受了不小的衝擊,這次經濟戰可謂一箭數雕了。
波士頓帝國雖然蒙受了一定損失,但是它畢竟是個工業生產大國,棉布出口所佔得比例不高,甚至不能對國力造成什麼損失。
另外一個國家倭國就不那麼輕鬆了。倭國並不出產棉花,他們的棉布生產都是依靠進口棉花的,因此他們受到的衝擊更大。
由於棉布的市場被擠佔,各國都放棄了從外部購買棉布,轉而扶植本國產業,這讓沒有多大國內市場,又嚴重依賴進出口的倭國經濟遭受了重創,而他們被衝擊的最為悽慘的還不是棉布,而是生絲。
在方嘯宇的敵國名單中,倭國一直都佔有一席之地,只不過過去一段時間中華領兩次打敗倭國之後,其國力降到了冰點,讓方嘯宇對其注意力降低了不少。不過隨著倭國海軍的再次復甦,方嘯宇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有些小覷這個人口不多,既無資源又無戰略縱深的小島國了。
倭國人的團結和吃苦耐勞讓方嘯宇也不得不佩服,他們居然依靠自身的幾種優勢產品就賺入了大量外匯,這些產品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生絲了。
在截斷漢平國經濟來源的同時,倭國也遭受了很大的衝擊,這讓倭國政府雖然憤怒卻也毫無辦法,他們只得縮減開支並將投資重點向別的地方轉移。
沒有辦法,現在倭國國力不如中華領強大,連抗議的資格都沒有,這樣的情況讓倭國更加傾向於集全國之力,壯大本國海軍,以期用海軍開啟自己國家的復興之路。
漢平國遭受的衝擊比倭國大得多,比較倭國的生絲還只是重要產品之一,而漢平國的財政八成都來自生絲出口,由於尼龍的出現,造成生絲的出口限於停滯,漢平國政府的資金開始緊張。
政府的資金來源有三個,稅收、債券和貨幣發行,在現在的世界上,發行債券還很不流行,也沒有多少人認可,這條路自然是不可行的。生絲的出口停滯造成了漢平國稅收的大量減少,為了填補缺口他們只剩下貨幣發行這一條路了。
對經濟學一知半懂的漢平國領導人們只知道大量發行貨幣可以解決財政問題,對於它的危害卻不甚瞭解。因此這些外行開始了一個危險的行動,讓印鈔廠全力開工加印鈔票。
當年在中華領的支援下,漢平國有了發行貨幣的能力,現在他們終於要全力開動這些印鈔機了。
為此漢平國國王李哲在眾文官的要求下,讓印鈔廠設計新的大面值鈔票以降低印鈔的成本。很快面值為一百萬、十萬、一萬的三種漢平盾新鈔票被印刷出來,為了降低成本,李哲甚至突發奇想的讓印鈔廠只印刷鈔票的正面以節約油墨。
對此早有預料的方嘯宇已經和金成勇打過了招呼,他對李哲的手段不聞不問,只是冷眼旁觀。
大量新鈔票開始兌換以後,雖然解決了政府的財政問題,但是新的問題很快浮出水面了。
899年7月開始,漢平國的平民們突然發現各種日用品的價格開始上漲。以糧食為例,899年6月一公斤糧食在國內的售價是十漢平盾,7月末就漲到了五十漢平盾,到了9月更是到了七百漢平盾的高度。
不僅是糧食,各種物品的價格都開始飛速上漲,半年之內,漢平國內的產品價格翻了上百倍。
人們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變成了到商鋪中購買食品和各種物品,因為如果早上沒有買到東西,中午的時候再買就可能要多付出數倍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