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爺爺是郎中,所以我對醫術略懂一些,龍涎香有理氣化痰的功效,莫嬸子,這對老夫人的咳喘有些效果的!”
林扶月說完話,見莫嬸子沒有問什麼,才長舒一口氣
她心跳得有些過速了,許久才平復下來:這種撒謊的感覺真不好可是,我爺爺就是中醫啊!
“龍涎香真的有此種功效嗎?”莫嬸子半信半疑的問道。
畢竟跟老夫人的身體健康有關,一定是要慎重些的。
林扶月點頭,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
“既是如此,那便點龍涎香吧”莫嬸子拿起了龍涎香,遞給了林扶月——
“你來吧,我廚房裡還有點事兒,記住,不要打擾老夫人唸經。”說完這話,莫嬸子便一溜煙兒的走了。
什麼?我來點香薰?
這不是開玩笑嘛!
她每天光是看著錦葵在那邊撥弄著燻爐裡的香餅,麻煩得要死,不光要一直在那看著,而且還要不停地試溫,溫度太高怕會焦了;可是溫度太低,香味又會散發不出來
這燻爐倒是很漂亮,金光閃閃,玲瓏秀氣,荷花形的蓋子很是別緻;鏤空雕刻著些許花紋,盡顯富態與貴氣!
周邊放著所需的一切東西:一小堆炭墼、夾子、香灰、雲母,還有一根細竹籤。
“唉”林扶月嘆了口氣,卻也挽起了袖子
第一卷 第二十七章祠堂裡(下)
雖然沒有親自燃過薰香,可見錦葵弄過那麼多次,林扶月也都記住了一些——
她先用小夾子從夾起一塊炭墼,小心的放進燻爐中,又往裡面撒了些香灰將這小炭墼填起來
“再來是怎麼弄的來著”林扶月抵著下巴想道。
看到旁邊的東西,忽然想起來了:“對,是要戳幾個小孔,防止炭墼缺氧而熄滅”
做完這些,林扶月有把那片雲母放到戳好孔的香灰上,用手放到燻爐上方感知了溫度,才把香餅放到火上
這燃香的過程是藉著炭墼與香灰的再次相遇而燃的微火慢慢烤焙,慢慢烘熱,這樣,香味才會緩緩散發出去!
香菸若烈,則香味漫然,頃刻便滅!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燻爐跟前要有人看著的原因吧
“祖母!”
忽然聽見屏風那邊的堂內傳來了一個男子的聲音,底氣渾厚,又十分透亮。
“澈兒,你怎麼來了?”這是老夫人的聲音,語氣更多了一些疼愛!
林扶月不是一個聽牆根兒的人,可是這地方就這麼大點兒,想聽不見都難啊
“聽他喊老夫人祖母?那應該就是老夫人唯一的孫兒了吧,怪不得可以隨意出入這祠堂呢”林扶月心裡唸叨著。
屏風那邊,祖孫倆說這話——
“祖母,這沉香手串用著還順手嗎?”男子語氣十分溫和。
“順手,順手,孫兒送的東西用著都順手”老夫人半開玩笑似的說道!
林扶月心道: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偷聽呢?
忽然又聽男子說道:“祖母,過些天就是您的七十大壽了,您想怎麼慶祝啊?”
“哈哈只要大家夥兒健健康康,祖母就知足了;澈兒,說起來,你爹是不是也快要回來了”
話語變得有些感懷,卻被男子打斷——
“祖母您七十大壽,我爹一定要回來的啊,否則,便讓他跪在這祠堂向您和列祖列宗請罪!”能聽的出來,他還帶有一絲孩童的頑性。
老夫人嗔怪了一聲:“去,你這混孩子,瞎說什麼混賬話?”
“祖母,爹捎信來說是不出半月,他就會到了!”男子似漫不經心的說了一句。
“是嗎?”老夫人很是驚喜,“那咱們可要好好準備準備了。”
“是,祖母!”
男子雖然與老夫人關係親密,可是卻始終是守著禮儀,恭敬並且謙遜,不說過火的話,即便是最親的人也要守著這一尺度;有禮有節,這便是古代人的傳統道德教育的結果吧。
大概是老夫人見了孫兒,心裡歡喜,竟自行攜著孫兒出了祠堂,聽著他們的腳步逐漸遠了,林扶月嘆道:這不就是把自己給忘了嗎?
拍了拍手上沾的香灰,便走出屏風,不經意的,眼睛撇到老夫人和孫子的背影,突然覺得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對啊,曾幾何時,自己和爺爺也是這樣相偎著散步的!
剛剛聽到他二人的對話:臨南王就要回來了?
林扶月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