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這個鼎,感受其中的歷史氣息,楚鵬緩緩的圍繞著這九鼎行走,去感受著空氣中的那股滄桑以及濃濃的歷史韻味,細細的品讀它的氣息。
但是,陡然間,楚鵬站在那裡,沒有絲毫動作,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現在他的內心中充滿了驚駭。這九鼎已經被他一一遊覽完畢,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他的心底陡然間升起一個猜測,這就是傳說當中的禹王九鼎。
傳說之中,乃是上古神話之時,黃河氾濫,大地之上有著無盡的洪水,大禹奉堯、舜二帝的命令,就在這個時候幫助人們治理洪水,最終,歷時了整整十三年才將洪水治理完成。
而大禹也成為了人們的首領,備受人們的尊敬,夏朝建立之後,九州穩定,四海昇平,賦稅既定,萬國遵從,百姓有九年的儲備,國家有三十年的積蓄,朝廷和百姓都日益富庶。 夏禹四歲,施黯請示道 :“現在九州所貢之金年年積多,作何用處呢?”。於是夏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鼎成仙去,打算鑄九鼎。
大禹將這製作的事情交給了施黯,施黯領命,到伯益處取了《山海經圖》,便去擇地經營,悉心摹鑄。其中歷時整整七年,突然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連九日,大白天都能看見太白星在天空閃耀。滿朝大臣紛紛議論,都猜不出它是福是禍,忽然施黯來報:“九鼎鑄成功了 。”夏禹大喜,知道太白晝見是為這個原故,便吩咐將那九個鼎都遷到夏邑來。人們這才明白,太白晝現,原來是九鼎鑄成的徵兆。
這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
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大禹把九鼎稱為鎮國之寶,各方諸侯來朝見時,都要向九鼎頂禮膜拜。從此之後,九鼎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禮器。
由此之後,這九鼎更是成為了華夏人民的心裡支柱,對其上香祭拜,長此以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華夏國器,意義更加的非凡,若採用風水之說,這**九鼎之上蘊含了無數的國家氣運,哪怕是它收到了一點損傷,那麼對於華夏的打擊是十分大的。
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只要這九鼎損傷了,那麼華夏自此之後,天災**接連不斷,嚴重的甚至會滅國,這下,楚鵬終於知道,為什麼ri本有底氣說這裡藏著動亂華夏的根本。
畢竟只要將這九鼎毀壞,那麼華夏離滅亡也就沒有多遠了,一想到到這裡,楚鵬就是一陣冷汗,不過,同樣的,楚鵬的心中寫滿了疑問,畢竟這九鼎應該在就失蹤了。
根據司馬遷在他撰著的《史記》一書中,對九鼎的記敘,就有出入,前後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紀”中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赧王死,秦從雒邑掠九鼎人秦。
但在《封禪書》中說:“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由後者分析,九鼎在秦滅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時,已經不見;那麼,前者所述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從雒邑掠九鼎歸秦,豈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費解!
司馬遷之後,東漢的著名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漢書》中,對九鼎之下落,採取兼收幷蓄之法,收錄了司馬遷的上述兩說,同時,又補充了一條史料,說是在周顯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沒在彭城泗水之下。後來秦始皇南巡之時,派了幾千人在泅水中進行打撈,畢竟是江水滔滔,無從覓處,只得徒勞而返。
不過,雖然說不知道什麼原因,那原本失蹤的九鼎現在陡然出現在這裡,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尤其是被楚鵬發現了,那樣意義更加的巨大。
畢竟這九鼎可是確確實實的傳世國器,在普通人的眼底,只不過是歷史韻味而已,但是到了風水師,尤其是境界高深的風水師眼裡,就遠遠不止這個作用了。
而且,楚鵬不光是個風水師,還是個境界高深的風水師,這九鼎的價值,絕對不亞於他的天機盤,因為,他完全可以透過這九鼎,來佈置一個陣法,準確的說,是一個巨大的對於全國都有好處的陣法。(未完待續。。)
地三百七十三章 血祭
而且,楚鵬不光是個風水師,還是個境界高深的風水師,這九鼎的價值,絕對不亞於他的天機盤,因為,他完全可以透過這九鼎,來佈置一個陣法,準確的說,是一個巨大的對於全國都有好處的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