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身殘的官家小姐最配了‘
‘不許你說李小姐!她可是我們的大恩人!這幾年過冬,我們都快餓死凍死的時候,李小姐都派發米糧和棉被!她是在世的活菩薩!‘
‘是啊是啊!雖然她行動不便,但是心地善良。比起那些高高在上的王胄可有人情味兒了!‘
‘天妒英才啊‘
街頭巷尾,家長裡短,都圍繞著李出塵和郭淳軒的婚事炸開了鍋。郭淳耀和郭瀚霖的流言蜚語眼下早已被大家遺忘世人皆如此,你笑我,我笑你,最後連自己說過什麼都忘了。
婚事已定,兩家長輩也算是成了一樁心頭大事。早朝上,郭裕和李清臣一君一臣收到了朝中許多大臣的祝賀和恭維。正準備退潮,李清臣卻語出驚人。
‘啟稟王上,老臣還有一事請求!‘
‘李愛卿但說無妨。‘
‘老臣年事已高,進來舊疾頻繁。自知對帶兵打仗之事,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老臣懇請王上收回兵權!為大軍另覓良將元首!‘說著,李清臣早已取出了兵符雙手奉上。
‘李愛卿‘郭裕非常意外李清臣之舉動。
‘求王上成全!‘李清臣鐵了心繼續懇求道。
‘王上,李將軍為國為民,勞苦功高。如今年過花甲,倒不如讓李將軍就此安享晚年。‘群眾中立刻有人應和道。
良久,看著長跪不起執意交出兵權的李清臣,郭裕無奈。
‘李愛卿,可想清楚了?‘郭裕再次確認的問道。
‘求王上成全!‘
‘好吧。‘
‘謝王上體恤老臣。‘
兵符轉遞到郭裕手中,看著兵符遲遲不語。右相肅容有些耐不住道。
‘王上,這百萬大軍不可群龍無首啊。‘
‘哦?右相有何高見?‘郭裕順勢回問道。
‘臣以為。應當另選良人接管才好。‘
‘右相心中可有人選?‘
‘太子身為王儲,當然是第一人選。‘肅容倒是直接。
‘眾位愛卿可同意右相之言?‘郭裕又問向眾臣。
‘王上,論起帶兵打仗,也許睿親王更合適。‘一位大臣看了一眼左相上前進言道。
‘還有愛卿有什麼想法,都說說吧。‘郭裕一點也不急。他正想借此看看諸位臣子到底是入了東西哪黨。
一時間,眾臣絡繹不絕啟奏、各薦各主。支援郭淳耀和郭瀚霖的大臣不分伯仲。
‘晏修,你倒是說說。‘郭裕望向不語的晏修道。
‘王上,臣不敢妄言。‘
‘寡人讓你說。‘
‘額臣以為能者居之。既然李將軍是前任,倒不如聽聽李將軍的意見。‘
很好,晏修將燙手山芋拋給了李清臣。
‘也對,李愛卿。你有沒有心中中意之人?‘
‘王上,太子和睿親王都是人中龍鳳、天賦異稟。於誰都是玉國之福。只是,老臣‘
‘李愛卿直言無妨。‘
‘頤親王與小女婚事在即。然王爺和小女年前紛紛遇襲,老臣實在擔心兩人安危。所以老臣斗膽,請王上能留一些士卒來保護兩人安全。‘
經過李清臣的請求,也是作為對老將軍的彌補。郭裕倒是爽快大方的將本是李清臣一手栽培的二十萬精銳騎兵劃到了郭淳軒的名下。雖然大臣中對此頗有微詞,但聖旨已下,多說無益。若是不小心惹惱了王上,指不定就因小失大了。直到正午,關於兵符和剩下的八十萬大軍。郭裕也沒有馬上做出決定,對諸位大臣的意見悉數聽了去。隨即,收起了兵符退了朝。
至此,郭裕手中還有八十萬的大軍要分配出去。八十萬兵力,是莫大的誘惑。今日早朝這一出,可樂壞了兩撥人。得來全不費工夫,各方都沒料到李清臣居然主動交出了兵符。李清臣兵權一除,大將軍也不過是空有的頭銜稱呼,再無實權可影響朝廷。即使。不日之後郭淳軒娶了李出塵,他也得不到什麼實質的好處和後盾。
郭淳耀與郭瀚霖二人對這八十萬大軍都垂涎已久。兩黨的爭奪,亦是到了一個關鍵處。
李將軍府,董小宛早已站立在門口,等候早朝歸來的李清臣。
‘老爺‘看著一臉不悅的李清臣進門,董小宛溫情的喚道。
‘嗯‘只說淡淡應和,李大將軍救自徑去了書房。
董小宛早就預料到這交出兵符,李清臣嘴上不說,但心裡還是諸多的不舒服。一生馳騁沙場,現在卻成了遊手好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