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苒的眼睛裡滿是光彩,她臉上的表情一下子就不一樣了,她激動的身體發顫,從沒有什麼事是她決定後能影響到這麼多人的。
林薇把長髮挽到腦後,看樣子夏苒想明白了,她席地而坐數著一樁樁大事:“除了開辦學校,還能開耕土地,這裡明明就有野生燕麥,可他們為什麼不種植呢?”也許是習慣了這樣的飲食,也許他們曾經做過但沒有成功,到現在那些黑麵餅還是很珍惜的食物,因為那些能碾出燕麥的草很稀有。
“還可以種菜,我來的時候發現了莧菜一樣的紅綠色野菜,還能養雞釀果酒,只要食物充足,阿帕奇他們就不用到那麼遠的地方捕鹿跟羊回來了。”他們每年都會留幾隻產崽,可這些根本不夠兩百多個人吃,他們得發展農業。
剛剛烏庫姆姆要夏苒想一想該為這個村子做些什麼,她無法回答,而現在她知道了。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南瓜的地雷~~~
跟你們猜測的是不是有出入呢?
終於做好定製封面
大家可以去我的微博看
我很喜歡
貌似支援市井生活跟穿越庶女的一半一半呀
咬牙~糾結~
☆、91
圓石廣場的周邊用粗木當柱子架起了房頂;頂上用細木條搭成格子型,上面鋪上長草;沒有圍牆;只用粗木圍起來;頂上能防雨;就算是雨季孩子們也能坐在裡面上課。
部落裡十五歲就已經算是成年人了,按這個演算法村子裡一共有三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剛剛一歲;最大的十三歲了,年齡差的這麼多;卻要學一樣的內容。
除掉六歲以下的,適齡的能來上課有二十人;年齡從六歲到十二歲;坐在一起倒像是公益廣告裡的鄉村小學,教材先用那位德國先輩寫的兒歌,全部用草汁寫在鹿皮上,每三個人看一本課本。
夏苒的腦子裡已經開始勾勒出了學校的畫面,她可以在屋頂上掛上竹板,每天上半天課,她跟林薇兩個輪渡來教,林薇還不會說土著語,正好算是外教。
她越想越激動,好像已經可以看見從圓石廣場的學校往外延伸出更多的建築,尖頂屋子旁邊就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就像林薇說的那樣,他們可以開荒,種菜種野燕麥,要是仔細找一找,平原裡能吃的植物其實很多。
夏苒興奮的睡不著覺,她終於可以做些什麼,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改變,就像那位先輩做的那樣,他的名字不再被提起,他離開的時候也沒有墓碑,可他的努力一直都在影響著這裡的人,夏苒也想成為這樣的人,哪怕是為了她的孩子。
可什麼事都是想起來簡單,真要到著手了,夏苒才發現她們面前擺著一個兩個人絕對邁不過去的障礙,她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教材。
學一種已經成系統的語言當然好,不管是英語還是德語,她跟林薇兩個都能應付過來,但對這些人來說土著語才是母語,學習另一種全新的語言,這就像是侵略者乾的事。
夏苒從烏庫姆姆那裡得到了幾乎所有的鹿皮,這些東西一半寫著德文一半全是夏苒看不懂的符號,符號旁邊用德文標明。
林薇跟夏苒兩個人都傻了眼,那位德國前輩一個人編了三分之一的字典,德語字母跟土著語字母相互對照,可惜的是這本字典沒有編完,他還沒能實行過。
夏苒每天都在翻這些東西,沒有鹿皮她就用小刀,用最古老的方式,把字刻在竹片上,把那些已經整理出來的東西歸納在一起,試著糾正它們的發音,一塊竹片刻一個,很快,小屋的一面牆上就掛滿了刻著字的竹片。
“苒苒,我們出去走走吧。”林薇用兔毛給夏苒織了一條披肩,這裡的土著婦女們把兔毛搓成線,用這種粗線勾成衣服,林薇學得很快,她有在叢林裡做衣服的經驗,又在披肩上綴了一圈兔子當邊,雖然顏色灰黃相雜,披在身上還是很好看。
天已經涼了,這裡沒有醫藥,夏苒不能生病,她比所有都更要注意保暖,別人還穿著單件的鹿皮衣褲,她就已經開始披毛料了。
竹屋蓋的時候在廳正中留下一塊空地,用石頭拼成灶,頂上開了通風口,這些日子一到夜裡,林薇就升起火來,夏苒的床鋪離得遠,不讓她覺得太熱,可也不能貼著竹牆睡的太涼。
等她們做的醃菜果酒跟蜂蜜糖再換來一塊皮子,攢下來的皮子就剛好夠縫另一張床罩了,夏苒現在睡的那一張要經常拿出去刷跟曬,不然她的腿上背上就容易冒小疙瘩。
夏苒放下手裡的竹片揉眼睛,扶著牆站起來,跟林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