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銀錢上更是拮据,因他每月也是拿花用月例而已。
自然,他作為皇帝,並不需要花用什麼,只是,連平常打賞人也很窘迫,就讓他十分不滿意了,有時候給了誰打賞,還要記在賬單上,讓去宮中內庫取,宮中內庫不一定會取給他。
這自然是十分鬱悶的事情,大約也是皇帝特別想趕緊親政的原因之一,至少親政了,太后不敢過於管他花用。
其二,朝中的國庫也十分拮据,特別是和吳王打了這麼一仗的情況下。
先皇雖然死得早,而且死得突然,但他卻是將死後事情都安排得差不多了。
朝中政務交由李閣老和另外幾位閣臣,李閣老雖然貪婪,但是卻也並不是禍國之人,他有要治好一國的抱負;而國家軍隊,則主要握在徐家,林家,趙家三家手裡,徐家和趙家是死敵,不可能對盤,徐家和林家都會好好輔佐新君,皇帝是相信這一點的,趙家無法掌控,但是在另外幾派勢力的轄制下,趙家也做不出什麼事情來。
甚至,太后想要罷黜新君,另立皇帝,也是不行的,當時皇帝就有遺囑,要另立皇帝,除非新君過世,或者是新君實在荒唐,就可以由太后和五位閣老同時同意罷黜他,選宗室子弟進京。
但是小皇帝並不荒唐,所以誰也不能說可以罷黜他。
皇帝這幾年還小,政務幾乎都由李閣老決定,李閣老除了將國庫裡的銀錢折騰得所剩無幾之外,整個國家倒是沒出什麼事,穩固地在向前走著。
但是看到國庫裡所剩無幾的銀錢,皇帝心裡就慪得很。
這也是他對李閣老十分介懷的原因之一。
皇帝現下沒法子治理李閣老,所以就指望著季大人從江南給他搜刮回大批銀錢回來,至少將國庫和他自己的內庫充盈了,沒想到季大人登記造冊送回來的銀錢遠遠不及他的設想。
這也是皇帝的鬱悶之處。
季衡幾乎是日日裡跟著皇帝,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思,所以,趙致禮對他說了那麼一句,他就明白過來了,趙致禮是提醒他,他父親那裡恐怕是有些問題的。
張先生這幾日沒怎麼到季府來,而是住在家裡。
季衡讓人去找他後,就進了內院裡去換了一身衣裳,又洗漱收拾一番,準備到前院去等張先生時,許七郎又躥了出來,“衡弟,你又要出門?”
季衡道,“你這幾日怎麼這麼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