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現在就重開談判,從而在“保障日本國整體存在”的情況下儘量地減少“亡國滅種”的危險和戰爭結束以後可能遭受的殘酷報復。
兩派激烈的意見分歧直接就在國會內發生了衝突,從最開始的互相蔑視和口角之爭悄悄地演變為謾罵和人身攻擊。別看光復陣線是三大黨派中最小的一個,可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男人,民主黨就有不少女性議員,罵起人來先天上就要吃不小的虧。
而人數幾乎比對方多一倍的民主黨議員當然不會認下這個恥辱,雙方漸漸各自揮舞拳頭和進行簡單肢體接觸,旋即就因為爭奪發言權而開始了嚴重的衝突,看得旁邊第一大黨派自民黨的議員們面面相覷,不知道應該幫助誰。
激烈的戰鬥打了將近半個小時才被議長調遣議會衛兵強制拉開,結果40多人被打傷,七八個女議員因為遭到了乘機的性騷擾,或者被撕裂了裙子或者被打得頭破血流。
“3。5”議會群毆案其實是日本政壇積弊的總爆發,長期以來,佔據議會第二大黨派的民主黨因為中間略微偏左的政治立場而被天然的政治盟友——極端右翼的光復陣線和中右翼的自民黨合力壓制。即便自己代表著將近40%的選民也沒有在政權中獲得什麼發言權,這也就在實際上導致日本國民中很大一部分中左選民的真實意願無法在政府中得到實際體現。
這種憤怒,以此為始,也未必就以此為終結。
2月18日,中亞戰場上歷時3天的異常殘酷的大阿勒山絞殺戰結束,美軍被迫後退至亞美尼亞首都挨裡溫,集結第105戰鬥叢集、第37航空集團和第39機械化步兵旅、土第7軍及亞美尼亞城防部隊合計約27萬地面部隊4個裝甲旅320架戰鬥機的強大集團,準備以逸待勞和華軍進行一次決戰。
而東方同盟聯軍第2機械化軍雖然全部殲滅了亞美尼亞和部分美國人組成的聯軍4萬餘人,但也被憑藉險要地勢拖得疲憊不堪無力再戰,被迫轉入戰場休整,等待後援。同盟第3機械化軍(中巴軍團)從納西切萬市出發向北一路攻擊前進,至2月19日到達挨裡溫南面50公里的地方。伊第一軍從到達埃裡溫西南210公里處的通傑利鎮出發在朝鮮軍團的幫助下擊破亞美尼亞人7個旅的守備部隊從東南方向逼近,三方主力合計32萬大軍同樣準備與美軍在挨裡溫進行最後的決戰。
但是在2月19日10點,俄羅斯人卻毫無徵兆地突然宣佈,“俄人民不能容忍中亞局勢出現持續的混亂局面,因此,俄羅斯聯邦將正式派遣維和軍隊進入亞、格、阿三國以恢復那裡的秩序與法律,任何試圖阻擋正義的俄羅斯軍隊的國家都將被視為對整個俄羅斯聯邦的自動宣戰。”
申明宣佈20分鐘後,俄羅斯25萬地面部隊就分成兩路開始從八百多公里大高加索山脈強行翻越,從背後狠狠地給了美國人一刀。純機械化部隊的俄羅斯軍團面對毫無防備的喬治亞人毫不客氣地將其包圍繳械。國小力弱的喬治亞無力抵抗快速突破的俄羅斯人,散佈的守備部隊要麼就舉手投降,要麼就向後狂奔。
13點,俄軍左翼前鋒佔領哥里截斷了格通往西部的戰略公路並逼近到距離其首都第比利斯70公里的地方,俄軍右翼佔領庫塔依西后繼續向格海濱重要港口城市巴統前進。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美國人措手不及,如果繼續執行決戰計劃,等俄羅斯人全部佔領喬治亞西部地區以後美國的兩萬兵力也就算是要交代在這裡了,憤怒的美國人只好在21日全面放棄原定在這裡依靠山區和中國軍隊決戰的計劃,全軍繞過厄德爾透過公路到達列寧坎納市並在2月23日最後拋棄了盟友進入土耳其境內。
剩下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在美國人倉促逃跑後喪失了繼續戰鬥的勇氣,勉強進行象徵性的抵抗以後在2月28日和3月1日先後宣佈投降。亞塞拜然則沒有任何懸念,在美國人撤退以後未對俄羅斯人的推進進行抵抗,隨即就宣佈承認俄羅斯人的“維和地位”,到3月5日,俄軍全部佔領高加索南翼的三個前蘇聯國家。
和東面的戰鬥不一樣,西線歐洲軍團攻勢如宏。至2月22日,歐洲聯盟第11軍團(德奧比荷)先後擊潰土軍7個旅的抵抗順利推進到馬爾馬拉海的泰基馬達市;希保軍團則沿著黑海岸到達依斯坦布林城外70公里地方,土國歐洲領土幾乎全部喪失。
2月24日至3月1日,歐洲聯軍發動了對依斯坦布林的最後攻堅戰。歐洲人動員兩個軍團15萬軍隊270輛坦克和320架戰鬥機從西北和西面兩個方向進行突破,防守方是土軍轄兩個軍部的歐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