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政客賣國還不如俵子有骨氣,這話真的一點都沒錯。相比之下,他們不僅不能和海軍軍官們的不合作抗議相提並論,就是連陸軍象徵性地反抗一下的情況也沒有出現。當然,這是說的多數政客的表現。
經過大約10天的初步接觸,承諾,許願,封官等等,也為了表彰兩個政黨在談判協議過程中的表現,吳建民分別給了首相川崎南記和民主黨黨首祈樸佑二許了九州和本州自治委員會主席,當然,兩個地方的委員會也將採用各45%的名額的辦法。
不過,剩下10%給誰呢?
吳建民沒有說,自然兩個人也不太好問。
現在兩個黨首最關心的是四國島的委員長又是屬於哪一個幸運兒的呢?
會是日本共產黨嗎?
應該不大可能吧,在歷史上,兩個兄弟黨70年代就已經分道揚鑣了,中國人會重新和他們合作嗎?
關鍵的地方是這個政黨在日本其實早就已經泡沫化了,能夠代表的選民不足3%,議員就更少了,兩院加起來不過才7名,這似乎不是中國人隨便就可以推到前臺來當行政領導的吧?真是這樣,估計他們也不會得到有什麼好處的。
也對啊,日共從戰爭爆發以後就一直拒絕表達自己的態度,在國會中三次關於協定的表決都投票棄權,現在,中國人已經登陸了,他們和中國人的交往表現也很冷淡,似乎他們不大可能和中國人有什麼瓜葛。
2042年,日本經濟總量佔據天下第四的位置,約5。7萬億美元折3。54萬億歐元和14萬億亞元,總人口1。3億,人均就是4。38萬美元,應該還是一個比較看得過去的數字。不過,如果從2012年就開始的“失去的21世紀30年”計算的話,年均增長不過0。7%,這不僅比不上東方同盟的7。2%,就與歐洲的3。9%和美國的3。1%相比也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戰爭的後遺症所導致的。
股市和匯市更加沒有任何前進的動力,到2042年年底,日經指數已經連續3年熊市,雖然日本政府採用了多種多樣的辦法來試圖刺激但仍然在22000點左右徘徊。匯市更慘,已經跌到1歐元兌192日元的歷史新低,折算下來就是1?=1。61USD=3。98ANS=192J¥。
但是,由於日本政府頑固地堅持和美國人的同盟關係一直都待在美國人主導的“跨區域貿易聯盟”裡面,幸好,美國人為了保住這條狗,不讓它向西面漂移還算是給了不少的優惠待遇,只不過這部分也僅僅只能抵消因為中國收回臺灣後被迫將運輸線向東移動的損耗而已。而針對於美國人最新的科技成就,日本向來是沒有資格分享的,這也是日本經濟蹣跚向前的原由,也是部分日本經濟學者對政府親美政策表示不滿的來源。
想想也是,以前依靠對華、俄及南亞地區的貿易日本人每年要淨賺大約600億美元,現在,這筆鉅額的錢賺不到不說,另外大約9000億美元的GDP也就成了泡影,這對日本來說意味著什麼?
政府最少要損失150億美元的稅收收入,整個國家就要少大約300萬就業機會,國內整體消費水平至少也要降低3個百分點以上,至於失業壓力、工業閒置率、消費刺激、房產泡沫等等的影響就不用多說了。
同樣,軍費開支的過度膨脹必然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的增長,同期,社會基本福利及醫療保險等增長幅度不足2%,和軍費開支每年6%的遞增幅度來比較的話,也就只能以窮兵黷武來描述了。2042年,日本的軍費開支實際上已經達到了經濟總量的大約2%,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資料了。
不過1100億美元的軍費支出看起來很大,但倭國的人事費用實在太高了,這裡面光是60萬職業軍人和100萬義務兵的人頭費以及軍隊的基本維持費用就佔了60%以上,而每年可以用來改建換裝的費用不足100億,實際上根本無法達到美國人提出的每年240億美元換裝的要求,這也是最終美國放棄對日本進行保護的原因之一。
相對來說,老百姓不會沒有怨言,但是對很多不願意在中國人面前服輸的日本人來說,這些都還可以忍。
為了國家的復興,為了再次成為亞洲甚至世界的經濟大鱷,國內儲蓄率已經達到56%,就是世界上最喜歡存款的中國的儲蓄率也才不到60%,這在發達國家是一個不可想象的高度,日本人幾乎就是在勒緊腰帶來支援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力量的發展。
但是,到了現在,日本人的不滿終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