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3 / 4)

小說:步步封疆 作者:蝴蝶的出走

,宋雙早聽說過苦德和尚的故事,對他猶感興趣,聽到林教授、劉石清他們一直在和苦德說些“濟世興邦”的話題,頗為不耐。等苦德和尚慈悲不語,流露出感慨之時,插嘴說道:“大師,我常聽人說起你能算命,能給我算算嗎?”

苦德和尚笑道:“宋施主此言謬亦,算命是道士的事情,和尚只是略略懂得面相。”

劉石清道:“大師,面相真能反映人的將來?”

苦德和尚說:“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惟有化世,堪為無我。我即為世,世即為我。這是相由心生的由來。”

又道:“說起相由心生,還有一個典故。唐朝名相裴度小時候貧困潦倒,有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禪師。一行禪師看了裴度的臉相後,發現裴度嘴角縱紋延伸入口,恐怕有餓死的橫禍,因而勸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rì後又遇一行禪師,大師看裴度目光澄澈,臉相完全改變,告訴他以後一定可以貴為宰相。這就是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的由來。”

宋雙喜道:“那請大師看看我的面相如何?”

苦德微微一笑,道:“女施主相貌中正平和,只要一心向善,rì後自能平安。觀你面相,有子有孫,福緣非淺。”

馬豔麗說完此言,不由關切地問:“我呢?”

苦德和尚道:“馬施主心底善良,rì後必然境隨心轉,三十五歲之前有子嗣誕生,一生富足平安。”

馬豔麗一心念念所求,就在事業和生子,此刻無意間聽到苦德和尚這番話,不覺心花怒放。許願道:“大師,我若rì後有子,當來東林寺重塑菩薩金身。”說完,笑吟吟地看了看葉之然。

葉之然眉頭一皺,腹誹了馬豔麗幾句。心裡想,苦德和尚雖然看上去木訥,其實比誰都明白。她這樣笑吟吟地將目光掃過來,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阿三不曾偷”的道理嗎?

在講經堂坐談了近一個小時,一行人出東林寺門後,葉之然又帶大家往寺旁的楓樹林遊覽。這片古楓樹有數百年曆史,棵棵高大,歲月又在樹幹上留下斑斑痕跡,有幾棵大樹的樹心部分已經成了巨大的樹洞,但依然枝繁葉茂,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而西山的景sè,主要就集中在半山腰。

在這裡可以觀賞到溪流、寺廟、古楓林。宋雙卻一心想爬上山頂,要看一看溪水的源頭。這個提議一出來,馬豔麗心境正好,自然贊同。讓葉之然想不到的是,林教授居然也興致勃勃。大家於是再向山頂攀登。

從山腳到東林寺的一段山路,全部鋪有石階。而從東林寺往山頂的一段路,就只有一條崎嶇不平的山路了。好在雖然雜草叢生,但天氣轉冷,蛇都已進洞,不會再有傷人事件發生。

西山雖然不高,但爬上山頭,一個個累得氣喘吁吁。

登山的樂趣就在到達山頂之後,可以一覽腳下的景sè。等七個人都登上山頂,遠眺四周的景sè,心胸為之開闊許多。

林教授擦了擦汗,吟詩一首:“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rì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吟完,怡然自得。

葉之然知道這是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詩,當時的王安石初涉宦海,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發抒胸臆,寄託壯懷。後二句詩和蘇東坡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官場中人又有幾個可以做到“不畏浮雲遮望眼”?

第166節黃瑜雯要來醫院

第166節黃瑜雯要來醫院

下山之後,葉之然打電話給胡秘書。讓他請示唐書記和張縣長,課題組準備回省城了,還有什麼指示。過了一會,胡秘書告訴他,唐書記有客人走不開,張縣長親自過來送一送客人。

張縣長果然坐車到縣委招待所,和林教授、劉主任親切握手道別。雖然只有短短几分鐘,但等他離開後,林教授對他不吝稱讚。

“小葉,你們的張縣長言出必行,說話做事幹練無比,常嘉縣張縣長和唐書記都不錯。”

此前,林教授評價常嘉兩位主要領導時,都是將唐國強排在前面的,現在張縣長花了短短几分鐘,就提高了在林教授心目中的地位,應該是一筆很值得的投資。葉之然就感覺自己又學到了一樣東西。

回到省城後,葉之然和林教授等告別,去醫院看自己的父親。

走進病房時,他看見二歲大的外甥正被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