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能接過工作證,看見上面寫著“縣農業技術研究所所長韓天”幾個字。
看完了,劉越能把證書還給韓天,又找開門找了根板凳讓韓天坐,與韓天聊磕起來:“說到種菜種水果挑到鎮上去賣吧,我還是高原村最先這麼幹的。種植技術方面的書我也沒少鑽研,種地的經驗和技術也不比別人差,在種菜上用的心也不比別人少。可是,我就是搞不明白,為啥二流家種出來的果蔬味道就這麼好?”
“二流種地的好些方法我還不大認同,比如說反季節蔬菜吧,沒有搞大棚,壞死了怎麼辦?可偏偏人家二流就能夠讓果蔬味道變好,讓作物生長健康,還長得特別快。我用心觀察過,二流家種的菜比其他菜的生長週期要縮短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樣子,你說奇怪不奇怪?如今,二流家的反季節蔬菜已經要開花了。我去看過他搭的大棚,那叫什麼大棚?完全就是一個用膠布遮起來的竹棚子,不透光也不保溫,跟書上講的大棚蔬菜完全是兩回事?”
“更為奇怪的是,二流這一陣收了不少菜,有一次我交了一百斤李子給他,第二天又幫他挑到鎮上去,我悄悄地拿了幾個來嚐了嚐,味道完全大變樣,那味兒,現在我都還記得起來,說著就讓人流口水,這一輩子我都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水果。這些李子是我家種的,我還不知道是啥味,可是在二流家放了一晚上就變得這麼好吃,真不知道二流是怎麼讓果蔬變味的?”
“說到底,人家二流是大學生,出品的果蔬味道就是好,不得不讓人佩服啊!”
走了十多戶人家,韓天基本把高原村的情況摸清了。
高原村地勢平坦,很適合種蔬菜,因為日照和溫度的原因,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條件,種出來的果蔬味道也很好,適合搞規模種植。高原村的人都很淳樸,注重鄉情,同時也很貧困,只要能賺到一點小錢,就容易把他們組織起來,二流收菜引發的種菜潮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對於二流的為人,高原村可以說人人都佩服,都說他的好,如果進行規模種植,無疑二流是最適合的牽頭人。
重新回到二流家後,韓天又去看了劉越能所講的那個奇特的大棚。的確如劉越能所說,這大棚太不像樣子,便問二流原因。
二流知道韓天會有此一問,早就準備好了說辭:“這是我搞的反季節蔬菜的種植試驗,完全是瞎種,沒想著有什麼收穫的。反季節蔬菜根系比較弱,有一次下偏東雨,差點把這些菜全沖走了。所以,我就弄了這個棚,主要是為了遮風擋雨。”
韓天聽了解釋,點了點頭,想畢是劉越能誤會了,也就不再追問。
接著,韓天又和二流聊起了各式各樣的農作物的生長規律。
二流對答如流,因為他早就透過異能感知,研究了各種植物的生長特性,自然對各種植物的生長規律極其熟悉,雖然他沒有看過相關方面的書,但回答起來,反而更有特色,更有鄉土味,有些觀點甚至比書上講的還要詳細、還要別出心裁,韓天這個農業專家也聽得津津有味。
“看來,二流這小子對植物和種植完全是用了心的。”韓天在心裡感覺到,二流對於植物,有一種天然的親和的感情在裡面。或許,正因為這種感情,才讓二流對植物如此熟悉,才能種出味道極好的果蔬。這就跟炒菜一樣,帶著感情炒菜,那味道是完全不一樣的。
“二流,我給你個建議,你聽不聽?”
“聽,專家的話就是明燈啊。”
這話,韓天聽了舒服。他笑了笑,深思了一會,組織了一下語言,說:“我已經基本弄清楚了,高原村的村民種植熱情很高,可以借勢成立一個農業種植協會,把大家組織起來,變鬆散自由型的種植為高度組織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種植。”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好處多著點。首先,協會成立起來以後,可以由協會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種植結構,可以儘可能地避免果賤傷農。其次,實行統一的種植標準,開展實用型的種植技術培訓,可以極大地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使生產出來的產品實現標準化,質量和產量都有保障。第三,對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可以統一銷售、統一經營,如果處於高階市場,也就是質量最好的那種,還可以享有定價權,根據市場供需情況,能夠獲得最多的農業種植利潤?簡單地說,一句話,組建協會以後,參加協會的農民的收入更有保障,出產的農產品的價格更高,賺錢更容易。”
“成立協會,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村民都有好處。”二流對韓天的這個建議很感興趣,問道:“哪要怎樣成立協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