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趕快把楊晨煥的騎兵調到北面,增強阻擊力量?”
“沒關係,騎兵就留在南面,韃子突圍時才好追殺。”賈老賊搖搖頭,又露齒一笑,說道:“韃子還有兩萬多最精銳的騎兵,又是抱著必死決心突圍,要在野戰啃掉這塊硬骨頭,搞不好會崩掉我們幾顆牙。要用策略,用策略才能把這塊硬骨頭燒成灰。”
可憐的孤兒寡母察必和真金能否逃脫賈老賊魔爪?請看下章,《火燒南陽》!
第109章 火燒南陽
阿拉!阿拉!阿拉!”輕裝薄甲的蒙古騎兵一邊瘋一邊拋射出一波又一波他們賴以成名的箭雨,如雨似雹,密密麻麻又連綿不絕。
在如此兇猛的箭雨面前,躲在長盾背後阻擊的宋軍士兵情況還能好點,其他宋軍隊伍基本上只要敢於靠近他們一百五十步之內,都在這又密又快的箭雨面前割麥一般倒下,繼而潰散逃離,只能用唯一能和蒙古軍騎射箭雨抗衡的神臂弓還擊。對射之下,戰場上羽箭來往如蝗,閃亮的金屬箭頭橫來弧去,在天空中組成一橫一弧兩道金屬河流,橫的是宋軍的神臂弓,弧的是蒙古軍的弓箭,嗡嗡弓弦振動聲和嗖嗖箭鏃聲交相輝映,奏響了忽必烈軍中蒙古鐵騎的最後絕唱。
“蒙古鐵騎,果然名不虛傳。”在望遠鏡中看到宋蒙兩軍弓弩對射的壯觀景象,又看到蒙古騎兵那快如閃電的放箭速度,賈老賊忍不住向旁邊共同觀戰的一干心腹走狗說道:“幸虧咱們很少和韃子野外決戰——兩次大型野戰決戰,一次是利用了武陽關的狹窄地形,第二次是忽必烈突然被我們轟死,韃子軍隊失去指揮,兩次都沒有能發揮最強戰鬥力。否則光以我們的步兵,在野戰中想要對付韃子的鐵騎還真夠嗆。”
“全賴太師指揮得當,計策神妙,我軍才得以在兩次決戰中揚長避短,以己之長克敵之短。究其原因,太師當居首功。”宋軍眾將都異口同聲的拍起了馬屁——但也勉強算是實話。僅有投靠賈老賊不到一天地子聰說話沒有顧忌,一針見血道:“太師所言差矣,野戰之中,大宋的步兵方陣其實絲毫不用懼怕蒙古鐵騎衝鋒。蒙古鐵騎最擅長者,乃是弓箭,蒙古弓箭有效射程基本在一百五十步之內,而大宋的神臂弓射程足有二百七十步之遙,使得蒙古鐵騎無法透過弓箭騷擾破壞大宋步兵陣形。若是直接衝鋒,蒙古鐵騎將面臨大宋軍隊的神臂弓和羽箭輪流打擊;倖存者即便衝到陣前,大宋軍隊也有長槍、斬馬刀可以剋制戰馬。所以說在平原野戰中,大宋步兵的堅實足以剋制蒙古鐵騎的飄逸靈動。”
賈老賊和忽必烈不同,忽必烈是從諫如流卻有些優柔寡斷,賈老賊卻是能兼聽則明又極有主見,子聰非常瞭解賈老賊的這個性格,所以說起話來絲毫不用考慮賈老賊的面子。見眾人聽得入神,子聰便更不客氣的說道:“既然大宋步兵之強悍絲毫不亞於蒙古鐵騎,那為什麼大宋軍隊為什麼在野戰之中常常敗給蒙古鐵騎?換成賈太師帶兵,為什麼又能對忽必烈百戰百勝呢?原因有很多,諸位若是有興趣,小僧可以為諸位一一分析。”
“反正我們現在很難攔住韃子鐵騎逃走,乘著現在有空,請大師指教。”賈老賊微笑,做了一個洗耳恭聽的手勢。子聰讚賞地點點頭,答道:“大宋軍隊之所以在野戰中屢屢敗給蒙古鐵騎,原因一,機動力,勝了追不上,敗了逃不掉;原因二,糧道,蒙古鐵騎在野戰中無法擊潰大宋步兵方陣,卻可以迂迴切斷大宋軍隊糧道,糧道一斷,餓都可以把大宋軍隊餓死——大宋端平北伐之所以失敗,除了內部不和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糧道被斷,這才導致北伐軍隊崩潰!如果能解決這兩個弱點,那麼蒙古鐵騎在大宋軍隊面前完全不堪一擊!”
“這兩個缺點我也很清楚,也是我最頭疼地問題。”賈老賊點點頭,微笑道:“大師接下來要說的話,本官也很清楚了——本官之所以能對忽必烈百戰百勝,拋開大宋軍隊的武器改良不談,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本官是打防守戰,糧道全在內線並由水路運輸,不用擔心糧道被斷,所以能夠把大宋軍隊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換成是本官主動進攻,深入中原去打攻堅戰,那本官絕對不會是忽必烈的對手。”
說到這,勝不驕又敗不餒地賈老賊往北方一指,微笑道:“就象現在,本官明明佔據絕對兵力優勢和絕對武器優勢,卻說什麼也攔不住韃子鐵的逃竄。”說罷,賈老賊一揮手,淡淡命令道:“讓步兵收兵,給楊晨煥傳令,叫他依計行事,讓大宋騎兵咬死韃子騎兵地尾巴,把他們逼進南陽城!”
旗號打出,抓緊時間給戰馬餵飽了草料的大宋騎兵衝鋒而上,咬上了已經疲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