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去冒險嘗試則很容易導致受傷!
“球棒不要離開地面!手不要離開球棒!對,對對對!好的,就這樣,充分利用你的上肢去幹擾他,讓他失去平衡,對,就這樣!再來!”巴喬在球員們之間穿梭著。
第二天的訓練,增加了搶球訓練的內容,兩個球員手裡同時抓這一個棒球棒,球棒不離開地面,兩人的手都不離開球棒,在這種條件下一個人護球一個人搶球。
這是個雙方面的聯絡,有球乙方訓練的是護球技術,無球一方訓練的自然就是搶球技術。很多時候搶斷技術是需要用上身體優勢,懂得如何壓迫對手的。這樣的訓練,對於這方面也很有好處。
而且,這樣的訓練,也可以讓球員們下腳的動作更小,不至於有傷人的動作出現,這也是個非常必要的訓練。
在巴喬的親自示範下,球員們非常認真的做著訓練,陳灼和加森一組。這種訓練日後回到義大利,他們也是可以經常去做的。
透過一腳傳球進行跑位配合的整個進攻套路演練,巴喬也放棄了使用足球。
他安排工作人員在草坪上標識了很多不同顏色的箭頭,這些箭頭就是為球員們指出的跑動線路。
球員們按照箭頭的指示進行跑位,線上路上還有不少障礙物,球員們需要在跑動的同時不停繞過障礙物,並且在碰到障礙物之前將手裡的棒球傳出去。對,是手裡的棒球。
之所以使用棒球而不是足球,實在是因為這些香港球員從小沒有接受過一腳觸球的訓練,在練習中,用足球作為訓練方式,很容易因為粘球。傳球不到位,傳球速度不合格問題,而導致跑位混亂。
使用棒球作為投接工具的話,簡單,也不會有粘球的問題。可以有效地使得他們鍛鍊默契的配合,跑位時機。以及更好的反應速度和傳球視野。
不光有這些練習,還有橄欖球式的擒抱和擺脫,這也是用來練習過人時候假動作晃人和變速滑步的。
對射門的聯絡,是用繩子綁著腳踝,感受小腿擺動時候的阻力,透過這樣的慢動作,巴喬對他們的擊球部位和腳法、力度進行講解,陳灼的超遠距離射門和傳球也被仔細的觀摩和分解了。
三天時間稀奇古怪式樣的訓練之後,最後組織了一次對抗賽,球員們驚奇地發現自己對戰術的理解,對攻防動作的理解包括過人動作射門動作,都有了新的心得和體會。
包括陳灼,連他自己也有這種感覺,在他發現空檔並傳球的時候,本方的球員和對方的球員的預判能力都比三天之前上了一個臺階!
“Patton,給你一個任務!這對於你來說,也應該是個好訊息!”集訓結束的時候,巴喬說道:“為了適應你這個大球星,我這邊說服香港足總,我計劃在10月份的時候帶著球隊到義大利去做兩週的集訓,你負責聯絡米蘭青年隊、熱那亞青年隊做兩場對抗性比賽檢驗一下訓練成果,這樣你的後面兩次集訓,也就不用飛回來了,到時候我聯絡維琴察或者佈雷西亞的一線隊,看有沒有可能踢一兩場熱身賽”
陳灼很爽快的點頭答應了,相信球員們也會對這個安排相當滿意,甚至透過這次歐洲集訓讓很多球員受到歐洲球探的關注,都是有可能的!
短短三天的集訓,陳灼對於巴喬這種獨特的訓練方法和訓練理念充滿了興趣,也對巴喬提出的目標充滿了信心。
回程的飛機上,加森興趣不減地和陳灼探討著巴喬各種訓練方法和理念。加森的香港永居權手續以及向亞足聯的球員申報程式都還在辦理之中,在香港歷史上也曾經有過“歸化”球員,2003年左右的黑人前鋒勞倫斯就是個例子,只不過像加森這樣踢過意甲和德甲頂級聯賽的“歸化”球員,還真的沒有過。
由於加森的“歸化”,香港還引發了一場爭論,目前在歐洲賽場上的華裔球員不在少數,倘若是“歸化”他們加入香港隊的話,對於香港足球是好還是不好,一時之間眾所紛紜。實際上這個問題在德國早已經有過爭論的,而且到現在爭論也都沒有停止過。
目前列入港足總“歸化”名單的華裔球員不少於10個,而且本賽季漢堡預備隊就有一個!
1991年出生的林智健司職中場,身高175cm,體重67公斤。林智健的父親是中國香港人,母親是德國人。林目前已經加入德國國籍,德語名字叫安德烈亞斯(Andreas),本賽季林智健被抽調到漢堡二隊參加地區聯賽,卡多索對林智健很看好。目前漢堡隊已經有了把他提到一線隊參加盃賽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