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的9月26號,已經是二戰正式結束後的第24天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從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同年5月8日,前蘇聯和波蘭部隊攻克了德國首都柏林,希特勒和情婦愛娃自殺而死,德國隨即宣佈無條件投降)這個日子之前,前蘇聯紅軍就已經攻克了柏林。
但是,這個牛皮紙記事本上的第一頁,卻是從9月26號開始的,說明這個武器裝備庫,也應該是從這一天正式存在的。
“看樣子好像是個日記本啊,不過又不像。”
楚揚又翻開了第二頁,隨即看到了手寫的一些密密麻麻的俄文。
楚揚這種人,在上學時不一定記得美國的第一任總統是誰,但人家在幹了殺手後,卻很注意學習。
現在的楚揚,不僅能夠講的一口帶有倫敦腔的英文,而且還會說日、韓、俄等語言,也算是個自學成才的楷模了吧,所以才能看懂這些書寫潦草的俄文,也看到了一段別人不知道的秘史。
記事本上的文字,是以第一人稱來書寫的,採取的是倒敘手法,從1945年的6月21號開始講起。
1945年的6月21號,蘇聯紅軍第三十二集團軍轄下的第六機械師長官莫斯列夫少將,奉偉大領袖斯大林同志的密令,率四千六百七十五人,來到了喬治亞省的第比利斯大峽谷,參與秘密研究基地的建立工程。
除了莫斯列夫少將本人外,沒有人知道這個基地是用來研究什麼東西的,屬於高度機密。
來到第比利斯大峽谷後,經過十四天的精密勘測,莫斯列夫率領的有關專家,在比鄰庫拉河的大峽谷下方,找到了比較適合建造地下城的石灰岩層,遂動用大型機械,開始了正式的建立工作。
工程開始的前一個月,過程很順利,只是在7月22號清晨的早上,負責駕駛大型挖掘機的康克拉夫上士,卻在工作幾分鐘後,卻在一聲悶響中,連人帶機器的消失不見了,整個工地上頓時大驚,當即彙報給了莫斯列夫少將。
等莫斯列夫少將和有關專家趕到後,才發現他們施工的深坑下方,出現了一個方圓十餘米的大洞。
而可憐的康克拉夫上士,正在下方几十米的一個洞穴內,發出急促的呼救聲。
包括地質學家在內的施工者們,誰都沒有想到,在第比利斯大峽谷的下方,竟然還存在著一個可以陷下大型機械的洞穴。
負責帶領專家小組的博士,親自與十幾名官兵,順著纜繩來到了下方,才發現陷下康克拉夫上士的地方,原來是個空間大約為七千平米的地下深層巖洞,巖洞中有著最少幾萬年才能形成的鐘乳石。
本來該深挖的地方,忽然發現這樣一個巖洞,這就徹底打破了原先的施工計劃,莫斯列夫少將不得不再次和地質專家,重新商議施工方案。
按照莫斯列夫少將的意思,是直接利用巖洞,只須稍微休整一下,把那些鐘乳石炸掉,那麼就能把這個巖洞,改造成一個現成的秘密研究基地了。
不過,當時跟隨建工的地質學女博士巴塞愛娃,卻強烈反對這個方案,聲稱這些存在了幾萬年的鐘乳石,乃是大自然留給世人的財富,絕不能就這樣毀去,相反還得給予最大的保護。
可是,當時蘇維埃政府給攻城部隊的期限,只有短短的一年工,如果另外勘測地址,重新尋找合適的石灰岩層,肯定無法逾期完工的。
更何況,這個有著鐘乳石的地下巖洞,在被‘開發’出來後,如果不被妥善管理,還不一樣會遭到人為的破壞嗎?
畢竟當時整個蘇聯剛從戰亂中脫身,人們的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又有誰會在意這些大自然留下的瑰寶呢?
經過專家小組幾天的激烈爭論,最終形成了一致方案:為了儲存萬年巖洞的完好,苦心建立的秘密研究基地,將由地下改為地上再現曾經逝去的大宋王朝吧,將這個萬年巖洞,深埋在秘密基地的下方
於是,為了保護這個萬年巖洞,本該在大峽谷下方再深挖一百米的方案,就徹底改變了:藉著大峽谷深達一百一十米的自然凹勢,用足夠多的鋼筋混凝土,在方圓數萬平米的峽谷上方,修建一個高約三十米的大蓋子,再在這個蓋子上方填滿厚達八十米的土壤
修改後的施工方案,要比計劃中的施工方案,費力費時十幾倍,尤其是整個大峽谷的封蓋,更是挑戰著專家組的創造極限。
幸好,第比利斯大峽谷發現萬年巖洞的事情,引起了蘇維埃政府的極大重視,在派人做了詳細的視察後,不但再次派遣了更多的施工部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