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3 / 4)

小說:司馬懿吃三國 作者:打倒一切

、最可靠的,其他的一切外力都是飄忽不定、難以把握的!”司馬防肅然地看著他,臉上神色異常的凝重,語氣也十分的鄭重,“切記、切記!你不要把取勝的希望過於寄託在別人的善意與恩賜之上,而應當永遠著眼於自己和敵人之間實力的對比與競爭!無論你自己佔了多麼高尚、多麼可敬的名義與公理,然而它們歸根到底都還是虛的,只有擁有鐵拳一般過硬的實力才能決定整個鬥爭的最後勝利!”

“父親大人指教得是。孩兒一定‘以人為鑑’,對這些血的銘訓永誌不忘。”司馬懿重重地點了點頭。

“你現在能真正懂得這些話的真諦嗎?這些話,都是為父浸淫宦海多年得來的切身教訓啊!”司馬防深有感慨地說道,“你如今對它們估計是一知半解,不過,只要你時刻牢記不忘,便會在日後的宦海搏擊中真真正正地領悟到其中的真諦。”

第1卷第06章一舉成名天下知第035節袁紹的面子最重要

崔琰位居大將軍、冀州牧袁紹府中的別駕從事,青年時期曾在一代鴻儒鄭玄門下受學,精通《論語》、《孟子》兩經,素有“冀州第一名士”之美譽。按照袁紹的私心想法,他此番派出崔琰作為自己的首席代表到許都與曹操、荀彧等人交涉,其實是希望藉助崔琰在義理才學方面的過人之能,壓服許都朝廷裡面的儒林名士。

沒料到崔琰一到許都,便在迎接宴上一場道學的論戰中,被口齒伶俐、機鋒百出的辯士禰衡,以及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太中大夫孔融搞得左支右絀、不敢稱雄。後來,他與郭嘉、荀彧展開了一番時事辯論,之後更是自愧學疏才淺、甘拜下風。待到和司馬朗一同離開許都趕往河內郡處置交接事務之際,崔琰早已不復有當初大搖大擺蒞臨許都時的洶洶傲氣,自我收斂了許多。

所謂的交接,實際上就是雙方對袁府人員、財產等的移交、接收等事宜。在這個過程當中,自然是免不了你來我往、討價還價的。

這日,在郡府署堂之上,司馬朗、司馬懿、梁廣等均坐在右側席位,冀州正使崔琰、副使袁通、袁氏兄弟府中的管家袁老二等均坐在左側席位,開始爭論起袁府人、財、物等的交接問題來。

“司馬主簿,遵照聖上的御旨,袁雄、袁渾兩兄弟自然是應該遣送回冀州,交由袁大將軍自行嚴加管束的。”崔琰的表情始終是那麼不鹹不淡,話也是暗藏機鋒,“那麼,我們準備將袁氏兄弟在河內郡的一切財產清點打理完畢之後,就起程返回冀州了。”

“唔?袁雄、袁渾哪裡還有什麼財產?”梁廣聽罷,不覺一怔,“他倆在河內郡做了那麼多違法亂紀、欺壓百姓的壞事兒,到了這地步還想捲款而逃?他倆的那些不義之財應該是全部充公吧?”

梁廣這一小小的郡尉哪被崔琰放在眼裡?崔琰瞥也沒瞥他一眼,更沒接他的話,徑自便向坐在對面的司馬朗看去,目光一寒:“司馬主簿,聖旨上可沒有明言袁雄、袁渾兩兄弟究竟犯了多少違法亂紀、欺壓百姓的事兒,更沒有明言要將他倆的一切財產全部沒收喲!”

司馬朗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伸手拍了拍放在自己席側的厚厚一摞審訊案卷,不溫不火地說道:“崔大人,我等也沒有講定就要一律沒收袁氏兄弟的合法財產。您且先審閱一下杜傳、杜和叔侄的供詞——這樣也許您心裡就會有數了,袁氏兄弟究竟應該帶走多少財產,又應該在這裡留下多少財產。”

“杜傳、杜和兩個貪官汙吏的供詞是不可信的。”崔琰冷冷地笑了,“這樣的無德無行之徒,崔某見得多了,他們在監獄之中,只要審訊官稍加刑罰,什麼樣亂七八糟的供詞他們都編得出來。”

他這麼一說,堂上的氣氛一下就如同結了冰層一般凝固了。

過了半晌,司馬懿慢慢地開口了:“在下請問崔大人,您可清楚袁氏兄弟四五年前遷居至我河內郡時帶了多少財物前來?”

崔琰一怔,也不答話,只是斜睨了一下袁府的管家袁老二。袁老二支支吾吾地說道:“這個這個老奴只記得兩位老爺當初遷居過來時帶了很多很多的金銀財寶,裝了好幾十車,具體的數目嘛,各位大人還得去問兩位老爺他們自己”

眾人一聽,都不禁啞然失笑:袁雄、袁渾兩人現在都被拘押在郡獄裡,怎麼可能會被喊來問話?倒是這個袁管家口裡支支吾吾,目光躲躲閃閃的,只怕有些欲蓋彌彰!

司馬懿抽出一份案卷,往身前案几上一放,說道:“看來袁管家你也不是十分清楚,你家兩位老爺當初帶來的財寶有多少了——懿這裡有一份袁府的同街、同裡的鄰居、鄉親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