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1 / 4)

小說:豔隋 作者:冷如冰

試擂臺,得勝者即可破格任命為江淮軍指揮士官和軍官。

江淮軍計程車兵們聞訊無不群情奮勇,一些擁有真材實料,卻被上級軍官死死壓制計程車兵看見了一絲向上爬的曙光,比試時無不拼盡全力,獲得了不錯的名次,成了江淮軍的下層士官,其中也有極其出色的武將人才,比如有一個叫輔公佑的,甄命苦見他武藝了得,文才也堪將略,破格任命他為徵虜校尉,任少校級,將他列為江淮軍舊軍官的榜樣,以示公正。

而那些以應徵形式參加比試的暗衛軍將士,毫無懸念地成了江淮軍的中上層軍官,名正言順地進入了江淮軍指揮層,掌控了整個江淮軍的指揮層,此時的江淮軍雖然名義上還是江淮軍,但本質已經蛻化為暗衛軍,甄命苦就算宣佈自己不是杜伏威,也沒有人能威脅到他江淮王的地位。

但甄命苦顯然沒有要就此表露身份的意思,甄命苦這個名字,太招人耳目,也太容易引來李唐軍的警惕。

前不久從洛陽的探子傳回來的訊息,似乎老天爺也在暗中相助暗衛軍。

原來是河東郡的李唐舊部呂崇茂乘李唐軍準備東征江淮,調兵遣將,中原空虛的時候,乘機舉兵反叛,李淵派了他的堂弟永安王李孝基為行軍總管,討伐呂崇茂,結果大敗,李孝基,唐儉,魏徵等人被俘,李孝基後被斬首示眾,李孝基由此成為李家第一個戰死沙場的王爺。

李淵派人花重金購回李孝基屍首,為他舉行國葬,泣淚發誓要踏平夏縣。

呂崇茂知跟李唐的死仇已結,自知只憑自己的力量難以抵擋憤怒的李唐大軍,於是向河東一帶打游擊的劉武周,宋金剛求援,劉武周見唐軍被擋在河西一帶,東進晉陽的路被擋,乘機率軍襲擊李唐軍在河東一帶城防薄弱的城市,大獲全勝,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將河東一帶李家的勢力全部掃平,直逼晉陽。

而當時看守晉陽的正是齊王李元吉,見劉武周的大軍圍城,竟頭腦發熱地讓一個與他積怨已深的將領張達,率五百騎兵出城迎五萬大軍,結果全軍覆沒,張達被活捉。

張達一怒之下,投靠了劉武周,將李唐軍在晉陽的部署全部洩露給了劉武周。

劉武周根據這些情報,大舉攻城,晉陽城幾乎就要被攻破。

李元吉見形勢不妙,將城中兵權悉數交給自己的部下,自己則率領了精銳數千人,騎了上好的戰馬,偷偷出了晉陽城,棄城而去。

太原告急,李淵本想要棄晉陽先謀江淮,結果凌霜覺得晉陽是李家的根本,唐軍將士的家人大部分都還在晉陽,若棄此舉將大傷李唐軍計程車氣,甚至有可能萬劫不復,與是力排眾議,甚至立下了軍令狀,讓李淵給她一萬兵馬,三個月的時間,他會親自率軍平息叛亂。

李淵召回了準備出征江淮的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回守長安和洛陽兩個重城,免得再生枝節,由此,江淮軍得到喘息之機。

當這些情報從中原地區如雪花片地傳到江淮,甄命苦找來了眾多將領商議之後,都覺得這對江淮軍和江淮百姓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裴行儼建議應該勇於進取,乘機揮軍西進,靠著暗衛軍的尖兵利器攻打洛陽下洛陽城,與長安分庭抗禮。

而李大亮則認為江淮軍善於水戰,有利於防禦卻不精於進攻,建議高築牆,廣積糧,守住現有的城池,加固以應付唐軍喘過氣之後掉轉槍頭攻打江淮。

只有新晉不久,剛剛參知機要的輔公佑看著這些江淮軍全新的面孔,一個個都是剛剛晉升不久,不知道為什麼卻能在大殿中如此高談闊論,肆無忌憚,他不知道江淮軍中什麼時候形成這種廣納言論,自由發表的氛圍了。

他作為一個從最底層的隊正越了五六個級別,直接到了校尉的軍官,心中對這江淮軍的軍頭議會還有些怯懦和謹慎,帶著觀望學習的態度。

他發現坐在上首的江淮王杜伏威似乎容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這樣的小兵,是很少有機會得見龍顏的,如今一看,才發現跟遠遠看起來不太一樣,而且也沒有傳聞中那麼獨斷專行,自以為是。

由始至終,甄命苦都只是在諮詢,沒有發表過任何意見,對這些部下的發表,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靜靜地聽著,只是眉宇間不時地皺起,似在思考取捨。

輔公佑覺得很有趣,這個江淮王跟他想象中的江淮王實在相差太遠,完全跟傳聞中的判若兩人。

當甄命苦的眼神望向他這個一直靜靜地站在角落不發一言的校尉時,他急忙移開了眼神,凝神靜氣。

“輔校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