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踩著被凍得堅硬的湖畔石,丁文有感而發。
偌大的湖面冰結成幽藍色的鏡面一樣平整,曾經的荷花巨株此時成了一株株冰雕,雖依舊保持著原來形狀,但生機與否存在還不得而知。冰的厚度超過丁文的想象,彷彿從湖面到湖底的水都被凍結住,透過冰層還可以看到的一條條魚,仍栩栩如生,魚目、魚鰭都完好無損。
丁文試了一陣子破冰,冰層又硬又滑,冰結的速度比開挖的要快得多,許久後發現自己徒做無用功。
唉,南極的氣溫也不過如此。
於是放棄了破冰之興趣,循湖畔四周遊走。
原本濃霧籠罩的範圍擴充套件許多,湖畔的地面依舊滿眼青石,仔細甑別了一下,可看出遠近的石色深淺略有差別,在不同石色之間都一條明顯的皺褶,彷彿歲月在老人臉龐留下的痕跡。
丁文倒有心,起先還興趣十足數起地表皺褶,當數到12000多道已索然無味,順手做了個記號後。
離開洪荒湖越遠,發覺自己的控制能力越弱,在第12360道時,以步伐粗略計算的話,與洪荒湖的距離不下50公里。
“繼續前行麼?”
丁文有點躊躇,可看看這套科考服還有防衛道具,壯起膽繼續前進。
邁過了多少地表皺褶,已經記不清,沿途能隨處見到奇形怪狀的青石兀立,或孤石成峰獨立,或成群大規模排列,有的青石群佈列規模比雲省的石林還要壯觀。此景若讓田曉石見之,他想必會留連忘返。
洪荒空間內無所謂白天黑夜,但腕錶的時針已轉過一圈,提示著走過了十二個小時。
冷霧依舊那麼濃重,仍看不清前方的情形,而地表的皺褶越來越寬,有的已凹成一道壕溝或凸起一堵石墩牆,給行進多了障礙。
終於在時針再轉兩圈時,眼前的冷霧翻卷得厲害,呼嘯的風聲遠遠可聽聞,如怨如泣地淒厲著。丁文伏在一道地表皺褶邊上,心內惴惴地辯聽,這風聲如此熟悉,依稀就是那場颱風勁刮的模樣。
“洪荒空間內的風這麼大?”
風聲再大,卻擾不動這道地表褶皺上方的冷霧,更吹不過來,彷彿這道數丈寬的“壕溝”是不可逾越地帶。
走到這一步,沒有放棄的理由。
從“壕溝”邊沿撐起身繼續探進,剛邁進一步時,怪風勁吹,將身子吹得搖搖晃晃,差些重摔回“壕溝”裡,丁文連忙貼地伏下。
翻騰的冷霧裡夾雜一股濃烈的氣息,這股氣息充滿硫磺味,與洪荒湖的清新氣味截然不同,十分地嗆鼻,讓人不可久留。
看來探索洪荒空間暫時不合適,除非帶上防毒面罩和備足氧氣,當丁文無功而返時,幾隻動物的殘骸和幾根斷枝殘葉出面附近,連忙爬過去撿起,然後一一捎進“壕溝”內。
“有其他的動植物?”
五六塊動物的殘骸,似乎剛死不久,雖不屬於同一個體,依舊能拼湊出動物有形狀。
火紅色的身軀,毛刺的足,頗類似螞蟻的動物,不過這隻若是螞蟻,肯定比兔子還要大與原先預想的一樣,洪荒空間內的個體應該很大,對丁文而言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洪荒空間還生存著其他動植物,那絕對是目前的地球上不可尋見的物種。
於是丁文不辭辛苦地仔細搜尋,雖不敢太深入,但收穫甚豐。
龐大的髓骨如小山,顯然是古脊椎動物,骸骨下壓著一支“芭蕉葉”似的漂亮翎羽;這具骸骨附近散落著不少鱗片,每個鱗片呈橢圓狀,大如籮,暗青色。
“還有一支斷趾”
單趾很大,可比挖掘機的挖鬥,趾的表面佈滿暗青細鱗,趾尖鋒利無比。
可以想象,洪荒空間的動植物種類不少,但個體無一例外地用一個字來形容,大象這具小山似的骸骨,也許在恐龍時代,也許更早。
再看看那些植物的殘枝殘葉丁文被震撼了,無以復加。
“洪荒大陸破碎,偶得一隅,藏之於戒。”
按照現有的天體理論,太陽系誕生於50億年前,地球的年齡約為49億年,而這個洪荒大陸是在宇宙深處嗎?想起來真的太神話,竟把大陸一隅藏於芥子空間內,若論科技之發達是現在所不可比擬,若論神話卻覺有點牽強附會,畢竟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已不可稽考。
不過今日收穫過巨,可捎帶出去卻是一件難事,這地方離洪荒湖如此遠,丁文無法發揮出青木戒的許多神奇能力,所幸這地方只他一人,不怕丟失,也不怕被人偷走。
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