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仔細想想也是。一是受限於海島本身的面積,實施現代廠房式標準化養殖比較困難,擴張空間有限;二是受海洋氣候影響非常明顯,一旦季風來臨,將面臨不可知的危險;三是小島處於蘇河下游的入海口,遭受汙染是必然的。至於人為因素,管理和技術力量非常薄弱。
可謂一俊遮百醜,僅憑著“一滴泉”神奇的功效,或許對小規模、作坊式生產足夠,但要形成一個產業鏈,的確還存在諸多不足。
沈清揶揄地問:“葉老,您該不是想把小丁挖走吧?”
“跟著我老頭做些學問有啥用處。”葉振捷倒奇怪地瞄了沈清一眼,繼續說道:“年輕人應該有闖勁嘛。我倒拭目以待,他能在這個島搞出什麼名堂來,比起空做學問好,沒有實踐檢驗就沒有發言。”
沈清雖不是順杆爬的商人,卻知道科研立項申請和審批的重要性,這次無論如何要趁著拯救中華鱘之機,為桑家塢漁場正名,哪怕給個高科技企業名頭也行。
“這兒的花鰻鯢孵育是咋回事?我看幾個池裡仔鰻的活力不錯呀。”如此的技術力量,卻能完成世界性難題,這位老專家以務實的態度,不得不疑問。沈清尷尬地笑,根本不知道花鰻鯢孵育的細節,這和丁文救回中華鱘生命一樣鬧不明白,實在地說:“葉老,我只知道這條母鰻和兩條公鰻是從豐泉水庫捕獲的。後來怎麼個孵育,小丁可捂得緊,也沒有記錄隻言片語。我相信他應該不會弄虛作假的,按時季算,鰻苗都要到開春後才捕撈的。”
當然,不乏有人使用各種手段,打出高科技或生物技術的噱頭,目的是為了降低稅收。但葉振捷和沈清都精於這一行,一眼便可辨認出桑家塢養鰻場的仔鰻,的的確確屬於當地品種,並非外來貨。
葉振捷頗有感懷說:“鰻鱺育種的技術,日本走在最前沿。假若我們完全掌握了人工育種的技術,將具有多大的意義啊!”
“葉老,您可甭急。既然有了今年育種成功的先例,明年還會進行的,那時我必定寸步不離小丁,將孵育的全過程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沈清也在為自己錯過這個機會而感到遺憾。
葉振捷點點頭。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嘈雜聲
第一三三章砸錯物件
“大虎,你這死崽。我今天要劈了你!”
九叔公平日裡沉默寡言,但此時趁怒吼起,如虎嘯山林。
本來看見鎮長帶來那麼多警察,瞧熱鬧的好事村民們,指指點點地談論。而桑大虎想趁這個機會在村裡露臉,湊在隊伍裡冒充個“幹部”,雖在姚官近身鞍前馬後的,卻也學起一行人的嚴肅神情,不苟言笑,偶爾還揹著雙手,的確很像領導的模樣。但被他父親這麼一吼,而且看見九叔公拿著扁擔、怒氣衝衝而來,臉色一下刷白,瞧個人群空隙撒腿而跑,引來圍觀村民們一陣鬨笑。
楊曉轉頭瞥了一眼肇事者,一個是村裡的老漢,另一個竟是混到隊伍裡的姚官跟班的,現在這個老漢被警察同志攔住。九叔公見桑大虎已竄到隊伍後頭,自己被幾位警察圈住,開口大罵:“我老漢教育自家小子,關你們咋事兒?是不是年前太閒了。到桑家塢來索拿鮮貨?”手中扁擔一舞,奪出一條道尋桑大虎去。
眼見村中老漢的兇悍,幾位警察接連躲開,遠看老漢又去追他兒子,他們在眾目睽睽之下,追不是,不追也不是,只看往鄭大隊長如何發令。
村民們開始議論開來。
“還說是警察和鎮裡幹部,眼見著家裡矛盾也不出面調解,這算什麼事兒?”
“家裡頭的事,自家解決,關警察什麼事。”
“現在電視裡都在說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怎麼還沒建設到咱們村裡呢?”
“電視裡還廣告一貼面就白、一吃身材就瘦,你咋能相信。”
面對村民們一言一語,楊曉聽起來很刺耳,但又不能反駁、不能訓斥,裝做沒聽到、沒看見?楊鎮長只能將氣撒在姚官身上,出言還算冷靜:“你現在趕緊出面協調,別給我再添什麼事來。”
姚官也是一臉鐵表,可一聽鎮長開口,心裡暗暗地放鬆一些,這中午倒是威風了一把,到了晚上回到桑三兒家,不用給他冷言冷語,單一家人的眼神都會灼得他受不住。所以姚官忙不迭地出了隊伍,去尋九叔公與桑大虎,只希望桑大虎能跑得遠遠的。那樣可以將砸場子的事推得一乾二淨。
楊曉待姚官走後,才發覺現場無桑家塢村委的人出頭,暗惱自己一時情急又考慮不周,只求助於身旁的鄭大隊長,“鄭大,待會兒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