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1 / 4)

小說:洪荒養魚專業戶 作者:暖暖

柯研究員上了陸虎車後排座位,說今天無論如何都要趕到漁場觀測站,否則魚苗擱運輸車隊的車上總要出問題。格桑站在車外,面向日月山閉著雙眼,神情肅穆地翕動著厚厚嘴唇,應該在祈禱神靈保佑。

自從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喜藏高原,建立了著名的吐蕃王朝,先後從唐朝和尼泊樂兩地傳入佛教,佛事一直持續現今,形成了自己一套宗教理論體系,與佛教有了些差異,但其教義在當地已經深入人心。

這場交通意外事故,在瓊瓊的心理蒙上一層陰霾。如果凌晨小狼和嘟嘟示警可以不在意,早上在車發現了竊聽器,接著下午兩點又發生這場看似偶然的事故,這三件事串起來就不同尋常了。事實上柯研究員和格桑並不當一回事,柯研究員還批評駕駛員在出發前沒有照例檢查車子狀況。

格桑神情有些憂鬱,順帶說起日月山。

日月山,歷來是內地赴喜藏大道的咽喉。早在漢、魏、晉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轄區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風”、“草原門戶”之稱。

日月閃東側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風光;西側草原遼闊,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體兩側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實屬國內罕見。此山是我國自然地理上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分界線,是我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分界線,也是晴海省內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界線。

日月山藏語稱“尼瑪達娃”,蒙古語稱“納喇薩喇”,即太陽和月亮之意。

其名的由來,卻跟唐代文成公主有關,民間至今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傳說,當文成公主行至赤嶺,將要離別唐朝管轄的土地,心中一片愴楚。向前西望吐蕃,天高雲低,草原蒼茫;回頭東望長安,更加留戀故土,遂拿出皇后賜予的“日月寶鏡”,從中照看長安景色和親人,不禁傷心落淚,思鄉的淚水彙整合了倒淌河,由東向西,流入晴海湖。

傳說多為牽強附會,但做為和平使者的文成公主,給當地帶來了和平和繁榮,至今仍得到藏民們崇敬並讓其神化。

日月山村到亥南漁場僅數十公里路程,路面平整讓車子行駛平穩,快接近湖區時,風卻不小,風吹湖邊牧場裡的枯黃牧草起伏如波浪。四周高聳雲際的山脈,圍出一個廣袤的湖邊平原,晴日下讓人可目盡湖的那端,心胸頓時豁然,把心中陰霾暫時拋卻。

晴海湖在當地有“海子”之稱,今日湖水映照藍天,顯得格外藍,若到岸邊,可見清澈的湖水裡盪漾著石頭,面對廣闊浩瀚的湖面,若在湖邊散步賞景是多麼愜意的事。柯研究員說,今日還冷,而且風大,還須等個月餘,湖四周的牧草全部抽綠,那時才是最美的時候。

當車子駛入亥南漁場後,當地省臺記者和媒體記者們早已擺起陣式,湟魚人工孵育技術是當地人孜孜以求的事,沒想到在高山湖泊之外的桑家塢孵育一舉試驗成功,第一批魚苗若能適應當地生存環境,那將給解決日益減少湟魚現狀與當地發展之間矛盾帶來福音。

當魚苗逐車被放入漁場的池子裡,柯研究員興奮呼喊而起,這一路長途運輸,魚苗的成活率居然百分百。不管記者們還是漁場工作人員,紛紛鼓起掌。柯研究員當即喊人喂上餌料,這些餌料專門從桑家塢,為的是魚苗進一步馴養。湟魚開始了在新環境的首次攝食,魚口翕張,使得池子的那個角落水面似炸開窩一樣,好不熱鬧。

一些記者們擁到滿臉喜意的柯研究員身邊,開始了採訪提問。柯研究員毫不吝嗇讚美之詞,說湟魚親魚每年洄游向各條河支流上游撫育後代,然後才返回海子,歸返魚苗真正成活數量不到百分十,而桑家塢孵化基地魚苗成活率高於95%,而且魚苗成長過程的死亡率不到1%,這意味著什麼?意味的不僅僅巨大經濟效益,還是技術的突破,桑家塢孵化基地創造了一個奇蹟,是咱們的湟魚繁殖、成長又一個搖藍。

桑家塢孵化基地的聲名已遠播,也許讓柯研究他們從未切身體會過,奇蹟就在身邊、就在眼前。當然,柯研究繼續強調保護的重要性,不能因為技術的突破而放鬆禁止濫捕,這次桑家塢無償送來200萬尾魚苗,對整個海子來說還遠遠不足,畢竟湟魚成長需要一個過程,幾年甚至十幾年才有可能恢復往日的規模。

但省臺採訪物件著重放在咱身上,瓊瓊遠遠地避到一個角落。面對鏡頭,咱也算有些經驗了,只要不牽涉到隱私和商業秘密,對記者提問基本有問必答,尤其被問及對青省印象時,咱用一句話回,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青省有太多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