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並不反對求富貴,只要不是違反天道的富貴,聖人是鼓勵的。本貝子所作所為一不傷人害命,二不欺行霸市,又有何不可為之說。”
沈正文不愧是兩榜進士出身,立刻還以顏色:“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3)貝子爺年歲尚小,理應埋首經書,追尋前賢足跡,事此小道實為捨本逐末,老臣深為痛心。”
“仁君重農不重商。”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管子(管仲)大賢亦不輕商。”
一大一小兩個辨手滿口子聖人云,子曰地辯了起來,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一時間朝堂之上火星四濺,語錄亂飛,諸位大臣都聽得津津有味,渾然忘了君前不得失禮這條規矩,不時地為雙方的精彩言辭叫好,康熙老爺子也含笑不語,絲毫沒有干涉這場辯論的打算。
胤祚對於經書子集雖也算得上精通,但真要跟沈正文這麼咬文嚼字地糾纏下去,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勝算,因此辯了一陣之後,胤祚丟擲了重型炸彈:“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4)本貝子手上南北共四個廠子,計有夥計五百餘人,原本皆屬赤貧之人,生活無著,然自進廠以來,家家有屋,衣食無憂,孩子還能上得起學,此不可謂不仁吧。再有,本貝子依法納稅,兩年累計上繳各種稅收白銀八十萬兩,此皆有據可查,也不可謂是不義吧。本貝子身正不怕影子歪,但有些人就不同了,俗話說得好,正人先正己,若是自己不乾淨還要去指責別人,那才真是個笑話呢。”
胤祚這話擺明了就是說沈正文屁股底下不乾淨,頓時將沈正文激得眼冒金星,手指著胤祚道:“你、你、你”好一陣子才冷靜下來道:“貝子爺,這是朝堂,講話要有證據。”
“證據?下官這裡有!”文官隊伍中冒出個人來,大步上前,一頭跪倒在康熙面前大聲道:“臣僉都御史郭琇有本上奏。”
諸臣工一看見出頭的是赫赫有名的“郭一本”,頓時一片譁然,個個臉色都不好看,不知道這回又有誰要倒黴了
註釋(1)經商、做工等是小道,雖然也能達成一定的成就,但要想成就大道就不可能,所以君子不會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2)如果是不違反天道的富貴,就算是當個馬伕,我也要去,如果是有違天道的富貴,那我還是去做學問好了。
(3)君子只追求大道而不去考慮耕種之類的事情。
(4)仁者就是那種不但自己富貴,還要讓大家都跟著富貴的人,能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大仁人。
第014章這板子捱得疼
“郭一本”號稱每參必準,諸臣工要哭了,可康熙老爺子卻笑了,笑呵呵地說道:“遞上來。”司禮太監高英年快步走下臺去,接過奏本,準備遞給康熙,誰知康熙只是揮了揮手道:“念!”
這個念字一出,諸臣工原本就有些蒼白的臉頓時青了——大夥都不是傻子,當庭宣讀奏本,老爺子這分明是表態支援“郭一本”,誰要是被參了,那就等著回家挺屍去吧。運氣好還能落下個降職處理,運氣不好那就是一擼到底,徹底沒了,要是運氣差到極點,嘿嘿,那菜市口見吧。
大殿中一片寂靜,只有高英年那閹人獨有的尖銳嗓子在迴響:“《糾大臣疏》,臣有本啟奏陛下,武英殿大學士明珠行為不軌,其罪有八:
一)凡內閣票擬,俱由明珠指使,輕重任意。餘國柱承其風旨,即有錯誤之處,同官莫敢駁正。皇帝時有詰責,乃漫無省改。即如御史陳紫芝參劾湖廣巡撫張汧疏內,並請議處保舉之員。皇帝面諭九卿應一體嚴加議處,乃票擬竟不書寫,則保舉張汧原屬指使,於此可見矣!
八大罪狀一出,滿朝皆驚,凡被參之人個個面如土色,早已跪倒在地,惶惶不安,至於剛才還妙語如珠,跟胤祚辨得起勁的沈正文此刻早已趴倒在地,全身上下抖得跟篩糠似的——明珠八大罪中第三條就提到了他:
三)明珠連結黨羽,滿人則有尚書佛倫、葛思泰及其族侄侍郎傅臘塔、席珠等,漢人則餘國柱、沈正文結為死黨,寄以心腹。向時會議會推,皆佛倫、葛思泰等把持;而餘國柱更為囊橐,唯命是聽,但知戴德私門;沈正文更為不堪,身為言官,不思報恩,唯思公器私用,壓制言官上疏。
摺子唸完了,諸臣工卻都沒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郭一本”這一本來得好凶啊,一下子參了兩位大學士外帶十幾名一二品大員,就連他的頂頭上司沈正文都沒放過,這可真夠狠的。被參的就不必說了,沒被參的,心裡頭也直冒冷氣:大夥兒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