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啥用處,搞不好的話,胤祚可就要倒大黴了,自己做個順水人情平白得上幾艘船有何樂而不為呢,不過就是朝堂上幫著說幾句話的功夫罷了,合算得很。心中計較一定,笑著讓下人拿來的筆墨,很是瀟灑地在摺子上籤上了大名,接著笑道:“哥哥最近剛招了些人手,正缺船用,六弟若是船多,就先撥三、五條給哥哥使使如何?”
“成,沒問題,回頭哥哥儘管讓人提船去,三、五條的船小弟還是拿得出來的。”胤祚收好摺子,滿意地告辭而去。
胤祚回到王府,夜已經有些深了,心情振奮的胤祚卻沒有絲毫的倦意,笑容滿面地直奔書房,打算跟鄔、林二人好生合計一下朝議的事兒,可不曾想剛進入書房,鄔思道便遞給胤祚一張字條,這一看不打緊,可把胤祚樂得哈哈大笑起來,高興得手都有些顫抖了起來。
第198章 好事總是成雙的(下)
胤祚心中一直有個心願,那就是改變後世的中華歷史,不能讓那些歷史慘劇有任何上演的可能,想要做到這一點不對整個社會制度進行變革是不可能的,當然,胤祚要的不是那種暴風驟雨般的從下自上的革命,且不說這種革命有沒有成功的希望,就說革命一旦發生,整個社會就得大亂,死的人可就海了去了,再說胤祚自個兒的地位也決定了胤祚不會去領導一場革命,那不符合胤祚的實際需要,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從中國的歷史就可以看出自上而下的變革同樣是行不通的,即便皇帝本人支援變革也不行王安石變法失敗就是最好例證。既想要有所改變,又不想引起社會的大動亂,這就存在著一對矛盾,該如何做胤祚心中雖然早已經有了想法,但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社會變革的原動力是什麼,各家學派始終爭論不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在胤祚看來不外乎兩條一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力導致科技的發展,二是科技發展之後進一步推動人們去追尋利潤最大化。這兩點看起來簡單其實不然,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數千年的封建歷史和儒家思想的盛行,導致了中國那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若是沒有外來衝擊,中國大地除了改朝換代之外壓根兒就不會有其他的變化。胤祚要想變革,又不想引起太大的動亂。那麼他所能選擇地道路就不多了,首先是要有權。要有絕對的權力來保證推行他地計劃,其次就是要有科技的力量。絕對的權力自然是皇權,唯有登上了大位才可能有絕對的權力,至於科技的力量,胤祚這麼些年來也做出了種種的努力,這其中那些實驗室就是其中的關鍵。胤祚花費了大量的金錢所種下的這些科學的種子,原本也沒指望能立刻有大地收穫,他自個兒也很清楚,在現有的人員、社會環境下這些種子能長成棵小樹苗就已經算是成功了,可令胤祚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種子竟然悄悄地結出了碩大的果實蒸汽機誕生了。
別人或許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胤祚可是明白得很,蒸汽機的誕生意味著工業革命的基礎打下了,儘管現如今試製出來的蒸汽機還只是雛形,距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但這已經是一個劃時代地發明。胤祚不清楚現時代歐洲的科技水平,但可以肯定的是歐洲的蒸汽機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這一點從歐洲各國的戰艦、商船還停留在風帆時代就能看出來。s
胤祚前世學的是化工機械。對於蒸汽機這種早已落伍的玩意兒其實並不熟悉,當然原理是清楚的,也曾將他所知道的原理都整理了出來,交給了那些從事研究地學子,不過能不能真兒個搞出蒸汽機來,胤祚自個兒心中也沒底,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而已,還真沒想到那些學子真的把蒸汽機給整出來了,這等喜訊著實令胤祚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就衝到實驗室所在地…上海去看個究竟。當然也只是想想罷了。胤祚這會兒壓根兒就走不開,不過重賞是免不了的,胤祚當即決定重賞研製出蒸汽機的那個實驗小組十萬兩白銀,讓他們繼續完善蒸汽機,以便早日投入實用。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初三,山東捷報傳到京師,連同俘虜的口供也同時送抵,與此同時,京師流傳著倭寇捲土重來,其心叵測之流言也悄然而起。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言語間對前明時期那場聲勢浩大的倭寇之亂可能重來憂心不已,對倭寇的喊打聲四起。不肖說,這些流言全都是胤祚一手安排的,讓“鴻鵠”四處煽風點火。攪得京師上下人心惶惶。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初四。誠親王胤祉、毅親王胤祚、廉郡王胤聯名上本,奏章明發。請求重整水師,以清剿倭寇並對倭國進行征討。康熙老爺子接到奏本後下令五月初五早朝議定水師一事,令文武百官上本參議此事,一時間群臣忙著探聽訊息,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