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小弟要跟我談什麼生意?”
“李先生,請原諒我的失禮。請問您如何看內地的改革開放政策?”
“這個?”李粵明顯然沒想到榮飛突然問他這個,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他能回到珠海老家祭祖?“當然好了,否則我只能吟誦于右任先生悲愴的詩句了。”
“於老先生的詩句確實感動人,凡炎黃子孫讀了無不為兩岸數地的分裂感到痛心。我不是問政策的好與不好,我是問您覺著改革開放的力度會加大呢還是收縮?”
李粵明微微有些不快,他可不是給一個和自己兒子年齡相當的少年來指教的,但當著表姐表姐夫的面,李粵明也不願意失了風度,於是淡淡地說,“我看到深圳那邊的建設速度,想必政府不會收縮吧。”
“李先生真正目光如炬。”榮飛讚了一聲,“珠海的建設雖然不如深圳,但後面會趕上來的。而且,珠海的定位會和深圳有很大的區別。既然政府不會改弦更張,那麼在相關政策上便會出臺更多有利於經商的東西。李先生沒想過回內地建廠嗎?”
李粵明是商人,在商言商,自然關注回內地經商的事宜,不過尚未做深入的研究,“老弟一定有極高明的主意了。”
“無論香港還是澳門,本世紀是一定會迴歸的。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就要展開了。現在執掌中樞的鄧公是什麼樣的人物李先生想必瞭解,英國的那些二流政治家們絕不是鄧公的對手。”
當今之時,尚未聽說如此評論當權者的。李粵明來了興趣,決定聽這個未脫稚氣的青年談下去。“李先生,一度時間內,大陸會以港資為榮,大陸會出臺一系列招商引資的政策吸引港資。臺資甚至日資、德資、美資進來。但對於臺商,放眼二十年或者更遠,卻會以在大陸有根基為榮。晚輩此番話將會在將來得到驗證。從眼下看,大陸政策已經開放,就像寶庫開啟了大門,正待有識之士進門淘寶,所謂先下手為強,李先生萬不可錯過時機。
由於人力成本的巨大差異,大陸生產的產品對外極具成本上的競爭力,對內呢,李先生一定注意到內地的貧困了,這雖不是什麼光彩事,但卻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這裡我倒有個小故事------
說一位老闆派二名推銷員到大洋洲某島國推銷鞋子,第一位推銷員到了目的地一看,該地土著從來沒有著鞋的習俗,立即回覆老闆,此地沒有開發價值。第二位的觀點卻正好相反,他大喜過望,電告大本營,此地市場無限,請增強人手,大力開發------”
李粵明饒有興趣地聽著,完全忘記了對方不過是十八歲的少年,等榮飛從容不迫地端起杯子喝茶,他問道,“榮先生所以趕來勸我投資內地?”見榮飛點頭,接著問道,“在何處投資,做何生意?”
“請李先生耐心聽晚輩的一點不成熟的意見。”榮飛放下茶杯,手指輕叩茶几,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二十一、服裝公司
榮飛胸有成竹地講出了他的計劃,核心就是請李粵明先生投資在深圳建一個服裝廠,專門生產北方冬季禦寒的羽絨服。而北方的銷售網路建設則由他負責。
羽絨服這種後世最普通最大路的服裝在本世紀初便由德國人發明了,但在八十年代的大陸,榮飛尚未見到真正的羽絨服。
“不必懷疑這種衣服的市場。您要知道,中國南北分界是以淮河分界的,北方不必說,零下十五度以下的嚴寒會使每個人都考慮禦寒問題。即使是南方,許多城市冬季也需要防寒。只有嶺南的城市好一些而已。大陸人口已逼近十億,就算每十個人買一件羽絨服,那就是一億的大市場。我們就算佔十分之一,一千萬!每件衣服純利掙30元,就是三個億的利潤!實際上,我測算的利潤遠遠高於30元。”
榮飛的遠景描繪當然打動不了李粵明這個在商界打滾了數十年的商人,但接著榮飛拿出畫好的圖案和羽絨服的簡單製作工藝流程卻震動了他,因為他一眼看出榮飛畫在白紙上服裝的價值!這些衣服轉換成別的衣料在香港也是有銷路的!
“榮先生,”他自己沒注意稱呼的改變,“榮先生,你是不是搞過服裝設計?”
榮飛笑笑,“李先生,如果說世界上有天才,你信不信?”
沒有這樣**裸表揚自己的,但李粵明和魯峰父親並不感到刺耳,魯峰父親翻閱著寫在白紙上的工藝流程,特別是鴨絨的處理工藝,真正動心了,“粵明賢弟,珠海鄉下養鴨的甚多,原料不愁啊,如果面料從香港那兒運來------”按照榮飛的資料,裝置極其簡單。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