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馬拉加的狂轟濫炸,明顯是在場面上處於劣勢的,但這種劣勢,外行人看起來就很悲劇,認為皇家馬德里完蛋了,可是內行人則不這麼看,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曾經控球戰術一度成為了主流,被認為是足球發展的方向,然而控球率少,進攻效率卻奇高,最後還能穩穩得分的戰術,卻被更多的球隊所喜歡。
一種戰術,不管你媒體再怎麼宣傳,你歐足聯主席再怎麼誇,那都沒用,關鍵是要看實際效果的,弱隊憑藉那種看起來很笨拙,一場比賽控球率還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戰術贏了巴塞羅那,那它就一定是好的,一定會有無數的球隊去效仿。
不管你專家再怎麼貶低都沒有用,你說那是足球的倒退也好,說踢得不好看也罷,關鍵能贏球就行了。
今天皇家馬德里雜牌軍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他們就是不追求控球,而只追求一擊必殺的機會。
到現在二十多分鐘了,雙方球隊的控球率比是6:4,6當然是馬拉加了,而4則是這支雜牌軍。
當然,如果是皇家馬德里一線隊的話,就不會這麼打了,一線隊實力更強,所以就算不追求控球率,最後控球率比對手高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專業媒體曾經做過分析。皇家馬德里一線隊基本上一場比賽平均五分鐘就會又一次射門。而且這射門還不是胡亂的射門。而是都會具有一定威脅的。
而皇家馬德里一線隊的平均控球率也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除非是對陣巴塞羅那、拜仁慕尼黑或者切爾西這樣的超級球隊,一般那都是碾壓的態勢,不管最後比分如何。各方面的資料那肯定是遙遙領先的。
當然了,這是一線隊的資料,和這支臨時拼湊的雜牌軍是沒有可比性的,事實上林羽也沒有打算讓他們相比,本來各自就有各自的特點嘛。
這幫年輕人技術方面肯定不如一線隊,但他們更能拼,更能搶,而他的戰術也正好發揮了這支球隊這方面的優勢。
資料方面落後不要緊,反正這又不是拳擊。不是計算你打中別人多少次,得分多少,而是看進球的,就算你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最後你進球了。對手沒有進球,那贏得還是你。
很多人都支援馬拉加,希望馬拉加可以做掉這支皇家馬德里雜牌軍,因為他們不希望碉絲逆襲,不希望這支雜牌軍可以取勝,他們甚至想給齊達內一點教訓,讓他知道,對待任何比賽都要認真才行,派上青年隊是絕對不行的,一定要上主力隊才可以,否則那就得輸球。
但十分鐘、十五分鐘、二十分鐘,上半場比賽都已經快三十分鐘了,馬拉加的攻勢幾乎沒有減過,但偏偏就是進不了球,有人甚至還喊出了“假球”的話,估計是賭球吧,可憐的孩子。
他們哪裡能懂場上那些年輕人的心思,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比賽啊,這是他們邁向國王杯決賽的門票,是他們通向真正職業聯賽的門票,他們可不想一直在青年隊廝混。
至於說感謝林羽,感謝齊達內的話,那都太虛了,真正鼓舞他們的,就是在這裡,他們的努力可以得到讓他們心滿意足地未來,如果不努力,那就與未來拜拜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並非孤軍奮戰,他們有赫迪拉、卡拉斯、納喬、米尼奧萊這樣的一線隊對有哦。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一根定海神針——林羽!
人家林羽可是當世第一球星,其實完全沒必要在國王杯這樣的賽事上費勁的,也不想想人家都拿了多少冠軍了,犯得著這麼拼嗎?
但事實就是,林羽真得在拼命,他幾乎包攬了前場所有的防守和進攻任務,他的攔截令馬拉加的球員都不敢將球停在腳下,球過來就直接傳了,也因此出現了不少的失誤。
林羽都這麼拼,身為青年隊的球員,有什麼理由不拼嗎?
要是不去拼,那可就不是被人笑話那麼簡單了,那絕對會被人瞧不起的,估計以後林羽也不會再帶著他們玩了。
其實這跟戰場上打仗非常相似,如果身為將軍躲在軍隊後面指揮,那樣子固然安全,但卻很難讓隊伍計程車氣提升到頂點。
但是如果一個將軍甘願衝鋒陷陣,始終衝在隊伍的最前面,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在你身後計程車兵會瘋了一般奮不顧身地跟著你衝的,這就是很多看起來沒什麼章法的軍隊能夠擊敗那些看起來戰術非常得當的軍隊的原因。
士氣和鬥志,有時候真得會影響到整個戰局的。
今天林羽就是場上的將軍,而他身後的隊友們就是士兵!跟著將軍廝殺,這種感覺跟替人賣命是完全不一樣的,贏了比賽,得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