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2 / 4)

小說:重生之醫界風流 作者:冥王

見歐陽晨輝如此謙虛的說著,王一卻是哈哈一笑:“今天,在這裡,能夠說是都是醫生,沒有實習生與主任的區別我們這些,今天都是來進修的,真正稱得上精英的,應該是他們”王一說著,伸手指了指那些開始陸連續續入場就做的嘉賓們

隨著愉快的迎賓進行曲響起,歐陽晨輝看到一個個或者白髮蒼蒼或者金髮碧眼的幾個醫學精英們在禮儀小姐的引領之下超主席臺走去,他們的脖子上掛著一個跟王一他們完全不一樣的燙金的胸牌,上面寫著,“嘉賓某某某”,那一個個燙金的名字,可是歐陽晨輝經常從一些國內外著名醫學期刊上看到的名字,他們個個西裝革履,但是臉上卻都是瀰漫著自信的淺笑

嘉賓們陸連續續的在主席臺落座之後,掌管人開始宣佈研討會正式開始

首先是國家衛生部的一個官員致了開幕詞,這樣一個規模盛大的醫學盛會,能夠在中國召開,這可是個很有面子的事情,當然,主席臺就坐的有兩位就是我們中國原產的心血管專家

其中一位叫林峰年,1988年起留學旅居歐美8年,先後任法國巴黎第十二大學醫學院心外科外籍臨床助理、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心臟外科研究室訪問學者、加拿大安大略大學醫院心肺移植臨床研究員、美國聖?文森特醫學中心心臟研究所客座教授、心臟外科臨床研究員。1996年回國並在國內率先開展鐳射心肌血運重建手術R)、人工心臟輔助裝置植入術(VAD)、微創非體外迴圈跳動心臟冠脈搭橋AB)手術,至今完成各種心臟手術8000餘例,手術成功率99,手術例數和成功率均名列國內前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林峰年教授還首先嚐試將西方先進的醫療管理和機制引入中國,建立了第一個由醫療專家組成的醫療服務機構—“醫生公司”,初次在中國的公立醫院建立了“半私有化”的專科醫療服務合作機構,服務網路已遍及全國50餘家醫院。2001年12月5日被世界著名的《華爾街日報》譽為“跳動心臟外科的先鋒”,“領導世界心臟外科醫生進行跳動心臟搭橋術”。2001年12月6日被著名的《遠東經濟評論》作為封面人物,題為“這個人能挽救你的生命國醫療的新面孔”,並被譽為“心臟外科的先鋒與開闢者”,2002年9月5日V…“東方之子”人物專訪“生命在手中跳動”。

還有一位長者,同樣也是閃耀著赫赫的光環

除了這兩位中國土生土長的心血管專家之外,還有幾位都是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權威人士,其中就有弗吉尼亞醫學院外科小組的一名領軍人物史密斯先生,從1967年12月到1971年3月65個外科小組進行了170例心臟移植。但一年的存活率僅15。因而,到1971年底,心臟移植的熱情迅速降低。只有斯坦福大學和弗吉尼亞醫學院的外科專家們還在堅持,當然,他們的堅持也收到了不菲的成果,經過70年代十幾年的實質性的工作,這些研究人員重新修訂了受體選擇標準,觀察了經靜脈心內膜活檢在診斷排異中的作用,製備了兔抗胸腺細胞球蛋白作為急性排異的有效治療,明確了許多晚期移植併發症和處理原則。

還有一位美國專家,詹姆斯先生,他是人工心臟的先驅者,2001年7月3日美國一家醫院完**工心臟移植手術。這一機械心臟移植手術是最近20多年來人工心臟移植歷史上的第一個嚴峻突破,它將為千千萬萬個心臟病患者帶來福音。而成功地實施這一手術的就是今天到會的詹姆斯教授

看到這一張張以前只有在電視上或者新聞報道上才會看到的面孔,歐陽晨輝激動不已,同時,對艾爾的病情又有了信心

衛生部的官員演講完畢之後,這些專家們的演講正式開始。

這是一場世界級的醫學盛會,因而,會議裝置都是世界頂尖的,除了有幾十個國家同時在轉播之外,這場研討會還同時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與會的代表們,帶起耳機,像小學生一樣專心致志的聽著他們的演講。

這次最主要的是三項技術,一是體外迴圈,二是心臟移植,三是人工心臟技術的推廣

京都醫科大雖然是一所歷史名校,但是他的心臟外科同全國同等醫學院校比較之下,卻是遜色不少,同樣的,京都醫院的心外科也水平了了,雖然心內科在全國遙遙領先,但是心臟手術卻並不是京都醫院的強項

所以,這次,王一還有個任務,一定要帶些心臟手術的新技術回去

歐陽晨輝感興趣的當然也是這些,對於一名出色的醫生來說,沒有什麼能比做心臟手術更讓人覺得興奮的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