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方略就是等待旱季到來,在雨季即將結束之前發動攻勢,而海天盟各舟師主要任務是在沿海襲擾,必要時深入內河或者上岸登陸襲擊作戰。
但是從朱崖大島南下的海天盟雷暴舟師、雷鯊舟師、海蛟舟師、海蛇舟師,在南洋上竟然遭遇到日斯巴尼亞人的武裝商船隊,也算‘不是冤家不聚頭’,既然碰上了就只有開打。
雷琥不得不放棄原定的計劃,以雷暴舟師、雷鯊舟師與日斯巴尼亞人的船隊在海上週旋,而海蛟舟師、海蛇舟師則前往佔成,在新州港靠泊登陸。
海天盟也自然趕不上開始階段的登陸作戰了。
————————————————————
2005。12。2釋出
第五章 縱橫滄海雄 心如鐵石堅
滄海橫流,亂雲飛渡,獨立滄波,我心悠悠。
雷琥赤腳屹立帥船船頭,閉目聆聽著桅杆上燕、鷗發出的一聲聲鳴叫,帶著淡淡海腥味的海風強勁地拂身而過,伴隨著波濤起伏,船身輕微的搖晃,整個人都鬆弛了下來,靈敏的感覺象四方延伸。
寬廣的海面上,另外兩艘一千五百料海船左右護翼,破浪前行,前導、後隨則還有一艘一千料海船和一艘一千五百料海船。
在海天之間,除了這幾艘較大的海船之外,尚有幾艘較小的四五百料海船也在周圍穿行。
雷琥腳下這艘戰船是福建泉州的船廠新造不到半年的六桅十二帆兩千料海船,本來是打算用作下南洋的商船,但是在建到一半之時,被海天盟的一位東家出價買下,改造成用於海戰的戰船,這一次則被雷琥選作了雷暴舟師的帥船,以之與日斯巴尼亞人周旋。
海天盟雖然據有東溟大島,以之為四面出擊的根基,但畢竟崛起於海上的時間並不太長,島上造修船的能力還比較有限,許多大船還是不得不在浙閩沿海的船廠訂造和改造,尤其是主力的二千料戰船,至少有一半是福建的船廠所造所改,是典型的福船(見注一)。
至於這一艘當作帥船的新造福船,雖然大體上還是福船樣式沒錯,但已經很有些不同於帝國福船的傳統樣式,而是吸收了相當多日斯巴尼亞人、和蘭人西洋戰船的一些優點(注二),再結合福建各船廠數百年修造海船的豐富經驗,按照海天盟的特別要求,在船首、船底、桅杆、風帆上都有所改良變動,實際上應該算是一種全新的船式,能夠較大程度地滿足海上作戰需要,這完全是出於簡單而有效的戰爭思維——敵人所有的,我們都要有!
在海上與日斯巴尼亞人,以及近十幾二十幾年在南洋逐漸興盛勢大的和蘭紅毛番周旋爭戰,海天盟也俘獲過不少西洋戰船,並且被俘獲的西洋戰船和武裝商船經過船廠的改造修理之後,統統補充編入到各舟師的作戰序列,經常用來欺騙那些西洋鬼子的武裝船隊。海天盟下屬各舟師,現在都裝備有一定數量的西洋戰船,而且經過海上戰火的洗禮,對西洋戰船的操作駕駛以及優勢和缺點都已非常的瞭解,非常的熟悉。
日斯巴尼亞人的大桅帆戰船是專門為海上作戰而造,船身狹長,在吃水線上方設有撞角,用來衝撞敵船。這種戰船三桅,橫帆,船頭船尾建有船樓,水線以上船舷兩側裝有許多門輕重火炮,但火炮並不能讓日斯巴尼亞人取得最終勝利,一般還需要以船艏撞角對敵船作猛烈的衝撞,或者跳幫登船,進行短兵相接的肉搏,這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是因為日斯巴尼亞人的火炮過於重視火炮摧毀威力,以致射程太小的緣故,雖然海戰使用火炮,也仍然必須採用衝撞、跳幫的戰法。
日斯巴尼亞人大桅帆戰船最大的特點是在船舷兩側開有很多視窗,上面有用絞鏈開啟的窗蓋,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必從船舷邊上吊裝而是透過船舷視窗就可以很方便地給船裝卸貨物。而對於戰船而言,則可以在舷側設定類似的炮門,配置多排多門不同大小的火炮,從船的下甲板即可實施對敵船的炮火打擊(注:下甲板的舷側炮;其重量安全地分佈在船的重心下面,對戰船的穩性、平衡性有好處,而且可以提高火炮配置數量,提高打擊火力),據俘虜的一些西洋人說,最早設定舷側炮的是西洋的英吉利國。
當然,這種大桅帆戰船具有遠海航行能力,船頭有撞角,殺人和毀船的火炮配置在數量上保持平衡,船頭的船樓高度降低,但船尾的船樓仍然造得很高,並在上面設定了敵人難以對付的一組輕型火炮,這些設定都表明近距離炮戰、接舷戰、跳幫登船仍然是日斯巴尼亞人主要的海戰戰法。
當海天盟逐漸崛起之時,日斯巴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