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也算得正殿,依我看,還是在崇政殿上壽罷了。”
楊太妃會意地道:“是,姐姐,我明白。不過若是有臣子們上奏,姐姐也不妨受之。”
劉太后深思著:“我看是那幾個宰相們還是會反對的。”
過了幾日,禮儀司程琳上奏,請長寧節在大安殿上壽,奏摺一上,卻又被宰相王曾所反對。
楊太妃忙來報劉太后,劉太后笑道:“早同你說過了,我就在崇政殿上壽也罷了。”
楊太妃不想自己一個建議倒被如此駁回,不由地有些惱火道:“都是我的不是,胡亂出主意,倒教姐姐掃興了。我看這王曾也太不曉事,我看他的樣子,倒有些像丁謂當年,挾主以自重了。”
劉太后沉思道:“王曾倒不是丁謂,駕馭權力、心底藏奸,他還沒這天份。”
楊太妃想了一想笑道:“我說錯了,他不像丁謂,卻像李迪,自恃清貴大臣,討好外頭的清議甚於對君上的忠心,生怕人不知道他是個強項令似的。”
劉太后最是厭惡李迪,聞言微微不快,楊太妃正要進言,卻見小內侍羅崇勳滿面喜色地進來,向劉太后楊太妃笑嘻嘻地請了安道:“太后,官家剛剛親自下了一道旨意,叫我們先瞞著太后呢!”
楊太妃唬了一跳,官家竟是親自下旨,還瞞著劉太后,這也太大膽了。卻見羅崇勳滿臉笑意,知道必是不什麼要緊的軍事大事,忙問道:“是什麼旨意?”
羅崇勳笑道:“官家聽說太后又辭了大安殿上壽的主意,改在崇政殿了,覺得簡薄了些,好不容易明年打算熱鬧著辦的。所以自己擬了旨意下去,長寧節的時候,他要親率百官向太后上壽。皇上知道太后辭過這個,怕太后又再辭了,所以索性叫瞞住了太后,先把旨意發下了,曉諭中外。等太后知道時,旨意已經發了,想阻止也來不及了。”
聽著皇帝耍著小孩兒的聰明勁兒,又想著他體貼母親的一番孝心,劉太后與楊太妃不由得相視而笑,劉太后連連搖頭:“這孩子、這孩子”卻一下子說不出什麼話來,若說他大膽胡鬧,偏透著叫人喜歡;若誇他聰明孝順,卻也怕他興頭上來再多玩上幾樣離譜的事兒來。
楊太妃撲嗤一笑,道:“難為官家一片孝心,這可圓了我不會辦事的錯兒了。”
劉太后輕嘆一聲:“官家是長大了!”
楊太妃眼珠子一轉:“是啊,長大了,也快是個大人了。姐姐,有一樁事,咱們是不是也應該議了!”
劉太后疑問道:“什麼事?”
楊太妃在劉太后耳邊說了半晌,劉太后連連點頭:“不錯,不錯,也應該是時候了!”
第三十章 李順容
春節將至,京中各處都在做著過年前的準備。
從十月開始,朝天門外就熱鬧非凡,天下貨物自汴河進入京城,京城百姓紛擁而至為購買著各式過年用品,如新年曆、大小門神、桃符、屠蘇酒、桃符等。一進入臘月,開封府便在宣德樓下搭建鰲山,結紮綵棚,遊人齊集與御街兩廊之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樂聲嘈雜十餘里到了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以胡桃、松子、柿、粟等八味乾果製成臘八粥,便是無家可歸的窮漢和乞丐,也可在寺院中領一份臘八粥好過年。同時各藥鋪醫家及惠民局都出送如虎頭丹、八神、屠蘇等藥物,統稱臘藥,盡是為著過年之用。
到了臘月二十四,京中各家請了僧道看經,備下酒糟抹灶門,供上糖豆粥及飴糖等給灶神,貼灶馬等,送灶神上天,酒糖等物,無非是灌醉了灶神,糖粘了灶神的嘴,以便“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此外還有豬頭魚肉等物供上,待得過了子時,便將舊灶神的神像燒卻,送了灶神上天。
才送了灶神,正是臘月二十五日,這一日恰好天降大雪,燕王趙元儼便依舊例開筵飲酒,府後頭堆起雪獅子壘起雪山,大會親月,低吟淺唱。
在王府後院,中間小閣連著兩邊長廊,擺下十幾張小几,一幾兩椅,兩人對坐而酌而飲,對面則堆起一座雪山,再堆了些雪獅子雪人等,叫了一班雜耍藝人在雪山與雪獅子之間穿梭來去表演,或雜著幾個女伎清吟小唱,絲竹之樂。
燕王的幾個兒子,陪了諸官員飲酒說笑,燕王獨自陪了今日官位最高的侍中曹利用,在中間小閣中對飲。外頭的吟詩作樂,散在風中雪中,閣中的兩人,壓住了聲音低低地說話。
燕王倒了一杯屠蘇酒,冷笑道:“侍中,聽說此番長寧節要大辦,不但百官拜壽,大赦天下,還要天子上壽,萬國來朝,可”
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