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我很喜歡,可是”
“那就好了。”,看了看陸維的表情,格拉夫曼似乎知道他心裡在想著什麼,繼續說道:“你們中國教育界有句話,叫做因材施教,我這就是‘因材施教’,呵呵。”,格拉夫曼笑著說道。
說到這兒,陸維總算明白格拉夫曼的用意了,不禁暗自感激格拉夫曼的安排,同時,對剛剛那句“因材施教”也是感慨頗多。
“唉,因材施教,國內喊了多少年了,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放眼全國,能有多少地方?一成不變的教育模式,又扼殺了多少孩子的天性和特長?一句空話罷了,別的不說,單看魏曉凡這個偏才在中音多麼不招人待見,和朗朗之前在中音的遭遇,就很能說明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的問題有多大了。平時嘴上喊著因材施教,真要出了一個不按學校意志走的學生,別提創造展特長的環境了,怕是立馬就把苗頭掐得死死得吧。”,莫名地,陸維在心裡為中國的教育了一通感慨。
格拉夫曼辦事的風格可謂是雷厲風行,從上午叫陸維到辦公室,到兩人坐上飛機,一共沒花上兩個小時,看到在腳下漸漸變小的費城,陸維不禁開始在腦子裡想象起貝多芬故居的樣子來。
看著坐在自己一旁的陸維,格拉夫曼突然問道:“陸維,昨天的演出感覺怎麼樣?”
沒想到格拉夫曼這時倒想起問這個問題來,陸維嘆了口氣道:“唉,糟糕透了。”
“一個好的鋼琴家,不應該因為一兩次的打擊就消沉起來,陸維,你那麼喜歡貝多芬的音樂,好好想一想貝多芬的精神吧,比起他所遭遇的,你昨天的那場小意外,簡直不算什麼。”
“是啊,比起貝多芬來,自己這點挫折算什麼呢?”,聽了格拉夫曼的話,陸維心裡感慨道。想著貝多芬中年耳聾,遭遇到如此大的打擊,仍然堅持創作,陸維不禁為自己之前的表現有些羞愧。
“好了,別想那麼多了,到了波恩,你會喜歡上那裡的,我還有一個驚喜給你”,格拉夫曼笑道,待陸維問他是什麼驚喜時,卻買起了關子,笑而不答。
費城到柯隆的行程並不算長,飛機只飛了不到四個小時就抵達了柯隆機場。兩人下了飛機,隨即打了一輛計程車,沿著萊茵河畔的高速公路逆流而上,只消半個小時就到了貝多芬的故鄉德國小鎮波恩。
一路上,陸維算是見識到了德國達的交通體系,計程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時速幾乎沒有掉下過但寬敝的公路與良好的路況,卻沒有讓兩人感到車子開得有多快。
“這才是真正的高速公路。”,陸維感慨地想道,同時看了看司機開的車子,居然是一部賓士,想著在國內被視為身份和地位象徵的賓士車,在這裡卻只充當計程車,陸維再一次感受到了國內經濟與這些達國家間的差距。
“兩位先生,目的地到了。”,司機將車子穩穩地停下,微笑著說道。
“好的,謝謝。”,格拉夫曼說著,和陸維一起下了車。
具有兩千年曆史的文化古城波恩,坐落在德國西部萊茵河中游一段狹長的河谷平原上,清澈碧綠的河水從南至北穿城而過,城市東西兩側重山疊嶺、林濤起伏。市區到處是翠綠茸茸的草坪,紫嫣紅的鮮花和鬱鬱蔥蔥的樹木,一座座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的宮殿、教堂、劇院、博物館等建築點綴其間。
兩人在路上步行前進,感受著波恩濃郁的文化氣息。這裡的商業氛圍很淡薄,市環境清新幽雅,沒有喧囂和汙染,陸維很快喜歡上了這裡。
“陸維,看那裡,我們的目的地到了。”,格拉夫曼手一指前方的一棟三層小樓,笑著說道。
看著這座陌生卻神往已久的建築,陸維只覺得那裡有什麼東西在召喚著自己一般,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朝著前面走了過去。
第四百七十七章 神秘樂譜
波恩位於市中心的一條街道,青色的馬路寬敞而整往的行人們臉上的神色悠閒自在,偶爾有汽車駛過,也是一副不急不躁的模樣,這是一個懂得生活的小鎮。(
這條街道,被當地人喚作“波恩衚衕”,不過顯然這裡比起北京的那些衚衕來,要寬敞許多,之所以叫做衚衕,大概是當地人一種親切的稱呼吧。
街道的兩旁見不到高聳入雲的摩天樓,放眼放去,大多是兩三層的建築,所以並不會給人以咄咄逼人之感,那些有著褐色屋頂和灰色牆壁的樓,一眼看去就能夠感受到那濃濃的古老氣息。
貝多芬的故居,就坐落在這條街道的中間地段。
陸維緊走了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