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1 / 4)

小說:撿來的官人 作者:蒂帆

景年血紅著一雙眼睛問:“那,這一個多月以來,都是誰在步雲街?可曾見有誰親近、親近康家宅子——”

張大人見景年忽然神色大變,目露紅絲,大吃了一驚,覺得他這番反應不像是在擔憂自己所慮之事,心下細一揣度,頓時大驚失色——莫不是,康家小娘子懷的不是景侯爺的種?這,這更不得了了

是以他斟酌了一下方道:“近些日子生人倒沒有,至於其他,待下官回去留神勘察一番再回稟侯爺罷——”說著,便欲告辭回去。景年命人好生護送。

待張大人一走,這裡景年便滿頭熱汗的在室內徘徊,臉色一會兒紅一會兒白的,徘徊了半晌,到底熬不住,急命人備馬、拿衣服,這就換了,要連夜趕去渝州城。

林夫人不知出了何事,出來詢問,景年正又急又痛又滿腹狐疑,見驚動了林夫人,知道又有一番周旋,少不得尋了個託詞,說自己有要事要辦,如今要出府一趟,夜裡就宿在外面了等等——林夫人沉吟了一下便道:“夜已深需小心行路,莫忘了明日一早,皇上還要召你覲見——”

景年這方記起還有此事,掐算時間,今夜若趕回去,明晨是斷不能及時趕回京都的,更加暴躁,出景府後徘徊無處可去,只得縱馬回了別院安歇,半個晚上都在盤算張大人帶來的訊息,到底是不是真的?!

番外集結號

一、景年剖白錄

景家的男人都不長命,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多英年早逝。

先輩們的事,景年沒有親見過,但看自己的祖父,至於父親,莫不如是。

景年的曾祖父之父,當時是清乾國的開國元勳,因功勳卓著,封地西北為王,後,幾廢幾立,王侯將相做了一個遍,仍然不為當時的厲帝所容,幸虧後來東南戰事起,無人能當大任,朝廷才重新重用他平定東南叛亂,戰亂未平,將軍便病死在沙場上。

後來叛軍終被景年的曾祖父等平定,景年的曾祖父,兄弟共有五人,有兩人死在這場平叛中。厲帝死,新君繼位,需要景家的人守邊關御蠻夷,又怕其不服管制,便將景家的嫡系子孫招了一個進京,做皇子的伴讀,以為人質。且景家所守之地,每年一換,為防其擁兵自重,據關自立。另外每年還必要叫景家所有有官職之人進京述職。以為挾制。

至景年祖父這一輩,當時的帝君方有所放鬆,而景家厲兵秣馬沙場征戰這麼多年,早就不想做朝廷禦敵的利器,景年的祖父又觀景氏子孫,多壯年而沒於殺場,更是痛心疾首,在梁州平叛重傷之後,懇求先皇將恩准景氏調入京都任文職。其時國泰民安,先皇遂點頭應允。

這才有了景年之父景權的兵部“玉尚書”稱號。

如今景年年長,揣度父親的心意,覺得他還是想帶兵打仗的,不然也不會做了尚書後一直貪杯不輟,放浪形骸。也不會在後來又送自己到軍中歷練。

先皇當時考慮到政局平穩,不需要能征善戰的悍將,只需要幾個親信的人掌兵也就足以了,景權之才不得施展,雖居文職,卻也不能善終,最終因為飲酒過量,在長羅山射獵的時候意外而死

至於景年能平步青雲的成為大將軍,一則是由於景家在軍中積累的威信地位而致;二則是由於景家和皇家以及林家的結親;三則是景年自己的手腕魄力。

只是如今,經歷了前面一番起落之後,景年忽然明白了祖父的用心——仔細想來,爭來爭去又為的是什麼呢?只要不是為了自己做皇帝,再怎樣拋頭顱灑熱血,到頭來也都是為別人做了嫁衣裳

有些事,還是女人看的透徹,就比如自己的生母劉夫人,記憶中,從自己記事起至於十三歲,母親從未教導過自己要顯身揚名或者忠君報國之類的。

如今想來,這些竟是可敬的。

景年之母劉夫人,自小從名師讀書,少即才冠京師,景年的祖父也是慕其名而為自己的愛子景權求配。

一樣才貌雙絕、門當戶對的一對璧人,在外人看來應當是夫唱婦隨、和諧美滿的了,但真實的情況卻也不盡然——景年想不出兩個人常常不合的原因出在何處:若說是志趣不合,兩人是一樣的能吟善畫;若說是性格不合,然兩人都是知書達理之人,一個豪放,一個婉約,按理說應該是天作之合吧。但,在景年的記憶中,父母之間確實是常常言語不合的。

後來,景年想,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志向不合吧,父親是一心勵精圖治,務求超然眾人的人;而母親則主張無為而治,喜愛清淡自然之人。說白了一個是喜歡功名利祿、有志凌駕王侯;一個是喜歡清風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