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丁,而升丙。其壬、庚、丙,象徵精氣神中的“三陽”,經過進火而昇華,最後聚於泥丸宮,這就叫做“三花聚頂”。
頂者,鼎也。革故鼎新,脫胎換骨,則成聖明境界,到了這樣的境界,則骨體榮華煥發,光芒四射。此時,精氣神已從分的狀態而回歸於“合”的狀態,恍若金花片片自現於空中,這是內功的美好結果,所以,“花”也就是“華”。
三花也對應著道家的三種境界,人花為煉精化氣,色如鉛也;地花則為煉氣化神,色如銀白;至於天花,是為金色之花,那就是煉神返虛了。
一但三花合一,齊聚於頂者,那就是地仙之體也。
三花聚頂,是為煉神返虛之最高境界。往往修道之人,窮其一生也修不到這裡。而有煉至此境界者,無不是有大智慧,大毅力的天才。普通之質之人要想終修得此境界,更是難上加難。
想要修得此境界,一要本性純良。二更要有驚人之資。二者缺一不可。
方默南嫉妒的兩眼放光哎!
當然,賀軍堯三花聚頂第一次成形,只是形成了兩朵有些殘缺不全的花兒,甚至連銀花都沒能完全的顯現出來,就更談不上五氣朝元了,不過對於賀軍堯而言,這已經進步了許多。
對多數修道者來說只有羨慕的份兒。
哼哼!悶騷的男人,高興就笑出來唄!方默南拍拍坐在青石臺上他的肩膀,老氣橫秋,搖頭晃腦道。“賀大哥,高興咱就笑唄!幹嘛非憋著!”
賀軍堯嘴角上彎,扯出一個弧度。稍縱即逝,他永遠是那麼的冷硬的,永遠是一張臉,一種性子,這人從來不會變。高深莫測的樣子。
厲青峰看著他稍縱即逝的笑容,就如看千年鐵樹開花似的,驚奇的不得了,還眨巴眨巴眼睛,以為看錯了。
“噗嗤”方默南抿嘴偷笑。
厲青峰訕笑,撓撓頭。也覺得自己的樣子太呆!“嘿嘿”
厲青峰看著他二人如此熟稔,早就見怪不怪了。
“少爺!恭喜了。”厲青峰雙手抱拳,拱手!“剛才真的是三花聚頂!”他吃驚的問道。實在有些不太確定,但凡習武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這個名詞的。
“你剛才不是看見了。”方默南笑道。
厲青峰賊兮兮地笑道,“這是不是說《西遊記》第十九回: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就不是古人先賢人虛構出來的了。”
“嗯!”賀軍堯輕點了下頭。
原本賀軍堯還有所懷疑,在煉氣化神之後的境界。是否真的有?今天這番頓悟,已經沒有異議了,而且今兒這番境遇讓他心有所感,似乎還摸到一點方向。
賀軍堯剛才也是才摸到了一些門檻,距離三花聚頂的境界還早著呢!還得繼續修煉!
就更別提五氣朝元了,從三花聚頂修煉到五氣朝元的境界,需要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精,他卻一個都沒能修煉出來,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當然是真的了,如果能達到五氣朝元的境界,當可神識外遊。”方默南斬釘截鐵地說道,她可是深有體會的。
五氣朝元也是內丹學術語。達到這種境界之後,將有如在風和日麗的景象中,微風不動,水波不興,身心內外,天地人物,無一而非安於“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無我身的存在,平時的那些感覺和思想,都自然而然地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五氣,指的是心、肝、腎、肺、脾這五臟之氣。普通人的五臟之氣都散居於五行所屬之位,未能形成統一的聚合能量。為了超越這個侷限,道教內丹家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體驗,提出了五氣朝元說。
關於五氣朝元的問題,唐末五代以來,道門內丹家作了許多解釋但均未形成定論,至《性命圭旨》一書才給出了比較系統的闡述,並且繪製了五氣朝元圖譜。
該書總結了前人的諸多論述,從生命發源的問題入手,首先指出了凡俗之人五常五行異地而五方異氣的情形,進而說明了修行之人合煉五氣使之朝元的可能與方法門徑。它認為:“金德之四氣與水德之一氣匯通而成五,木德之三氣與火德之二氣匯通亦成五,中央自有五氣,三五相聚,四大安和,五氣則朝元而聚於頂。”
五氣朝元體現了道家修煉的一種高階境界。
人之修道,必由五行歸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歸原無極本體,而達圓通究竟。
賀軍堯沒有起身,而仍舊坐在青石臺上,微微閉上了眼睛,細細體會剛才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