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呆在幕後的領袖是看在索伊合作的份上。
伊朗政府上一次就拒絕了在巴達達坦克研發中心的基礎上,成立導彈研發中心的提議。伊朗政府和朝鮮政府都不願意將導彈技術拿出來和李莫分享,從中可以看出這些國家和其他國家沒什麼不同,涉及到一國核心技術,根本就不是簡簡單單的‘盟友關係’就可以拿出來共享的。
好在李莫的思維轉動了很快,想到了王寧彙報的那個關於敘利亞的訊息。王寧口中伊朗準備的大計劃就是今天的衛星發射,伊朗政府作為第三經合組織發起人,必選要在這個聯盟出現危機的時候,展示出足夠的實力,給予盟友們信心和外界壓力。
然而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僅僅有實力還不夠,更需要利益的捆綁。多級火箭技術和衛星技術,就是伊朗政府丟擲的骨頭,李莫想要這個技術,幾次發射衛星失敗的朝鮮,更需要青出於藍的伊朗提供某些關鍵技術。
20世紀,世界上只有8個國家擁有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和衛星,併成功發射。而伊朗此次搶在一直被外界看好的第九個擁有國產火箭和衛星發射技術的國家巴西之前,將‘希望’科研衛星發射升空,可以說並沒有遵循尋常的科研規律,或者是這是政治需要,將衛星發射提前了半年。
這次成功是僥倖的,其他國家不清楚,貝赫魯茨也不清楚,李莫更不清楚。
但不管怎麼說,衛星成功發射,引起了外界的嚴重關切,其他三個成員國也都伊朗的科研實力非常羨慕,有實力的人總是能得到尊重的,李莫透過伊朗的衛星發射,看出了伊朗和索馬利亞的巨大差距,這種差距根本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彌補的。
不過李莫也沒有氣餒,伊朗在面對各國封鎖制裁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