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副總,有了蘇國戰機的火控系統做借鑑,只是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戰機的火控系統,我們研究所有信心在十年內完成相關工作。但是現在國際戰機的發展日新月異,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著力與第四代戰機的研發生產工作。
而第四代戰機的火控系統,具備超視距多目標攻擊技術,多機協同多目標攻擊技術,近距全向超機動目標攻擊技術,越肩發射和後向攻擊技術,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火控技術,駕駛員助手等六大新火控技術。
這還不涉及到通用綜合處理機,有源相控陣雷達,綜合光電系統,頭盔瞄準顯示系統,綜合電子戰系統等新火控裝置的研發工作,因此想要追趕西方發達國家戰機技術的任務十分重。
硬體裝置我們可以透過技術引進,專案攻關,聯合生產等方式解決,但是軟體開發就涉及到計算機頂尖人才的問題了。”柴一鳴如數家珍的把第四代戰機火控系統的特點說了出來,然後才對楊傑提出了這個他們實際面臨的問題。
計算機人才目前國內異常稀缺,特別是軟體開發人才,更是十分稀缺,在涉及到這些重大研究專案的時候,政審不合格的人根本就別想加入開發專案,因此進一步制約了軟體開發的進行。
目前國內軍方偏重發展的還是陸軍,坦克和防空武器的火控系統,聚集了軍方大量的人才,因此輪到海空軍的時候,人才緊缺的短板盡顯無疑。
軍科大計算機研究所,是軍方計算機領域軟硬體研發實力最強的研究所。
柴一鳴這才會想方設法得到總部首長的批准,專程從東北來到南江,向軍科大計算機研究所求助,之後又被方天朝和王彥推薦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