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命官,皆按等級行了賞。其他人不提,童老爹得了六十兩賞銀。
一轉眼就到了年下,眾人皆換上新衣裳。即便老太太病著,過年的氣氛還是有一些,大年三十在老太太院子隔壁的屋裡吃了團年飯,老太太躺在軟榻上,其他人坐在下面。沒想到這一頓團年飯後,老太太的病情又復發了,原是守歲,結果變成了眾人都守著老太太。這件事一下子就把過年的氣氛給沖淡了。
只人來客往、送禮等事兒照例,童若遠陪蔣蓉華回了一次孃家,童若綰和童若淳都回來了一趟,不過是童若淳由丈夫陪著,童若綰卻是和婆婆鄭夫人來的。
這是童若瑤第一次見童若淳的丈夫,看起來是個老實人,濃眉大眼有幾分威武。沒有丫頭跟隨,童若淳挺著大肚子,是他一直細心地扶著童若淳進屋,然後在椅子上坐下口著實叫人稱羨,連童若綰也有些眼紅似地盯著他們。
大哥陪大嫂回了孃家,她們回來只有童若瑤和童若涵陪著,給老太太拜年請安後,就來這邊童若瑤屋裡坐著。
小玉上了茶水,童若淳吃了幾口,放下茶杯笑望著童若瑤,又看了看童若綰,“一轉眼咱們這個家的女孩兒都大了,等四妹出閣,就只五妹一人。”
童若涵垂著頭,童若淳柔聲道:“五妹以後可要替我們多儘儘孝心,大伯這邊也要多多走動。”
這話說的童若瑤都悶悶的,以後她出嫁了,周氏身邊一下子就少了兩個人,轉念又想到大姓和惠兒,倒是童若淳這話說的蹊蹺,童若瑤迷惑地看著她。童若淳微微一笑,撫著高高隆起的肚皮道:“你們大姐夫在外面謀了個差事,我想他身邊沒人照顧,就和我婆婆商議了,等孩子出世就隨他一起去。”
沒想到要離開上京,“大姐夫在何處謀了差事?”
“也是機緣巧合,這一次他隨著友人外出,路上發了一些意外,結識了一個人,說是要他去南邊當大掌櫃。”或多或少都有些無奈,不是走投無路,怎麼好背井離鄉?
童若瑤不知如何勸,只能說些安慰的話,童若淳笑著點了點頭,“就是不知來不來得及等四妹出閣。”
童若綰淡淡笑道:“一定趕得上的.四妹出閣的吉期是二月初八。”
原說要二月前完婚,結果正月裡的好日子都靠前了,趕上過年,只得推後到二月初八。童若淳笑了笑,雙手還放在肚皮上,“產婆說我肚子裡這個大概二月初就要出來了。”
這樣說來產期臨近了,童若瑤瞪大眼睛,得知童若淳懷孕好像還沒多久啊,怎麼都要生了?
童若淳不覺紅了臉,“也是有了好幾個月才知道的。”
懷孕子自己都不知道?童若瑤替她抹了一把冷汗,幸而孩子好端端的,如此說來,童若淳過了年就不宜出門,之後又要坐月子,所以今兒就把話都說到。“大姐自己要緊,以後多得是見面的機會。”
童若綰愣愣的,好半晌才反應過來,扯著臉皮笑著說了些要童若淳注意養胎的話。
一個年就這麼懵懵懂懂地過去,一邊又擔心時好時壞的老太太,好在沒有出什麼事兒。年後童老爹回部裡繼續忙碌,周氏和蔣蓉華預備童若瑤出閣一事,到了二月初,陸陸續續便有人上門道喜。
067:新旅程的開端(大婚)
二月,積雪融化,陽光普照,萬物即將復甦。
“老太太要靜養,雖是大喜的日子,也不能太鬧。”童老爹放下手裡的茶杯,臉色沉了沉,從袖子裡拿出一張土地契約,遞給周氏。
周氏拿起來細看,只見上面依稀寫著一個地名,又拿到燈下面去了看了看。抬頭驚愕地看著童老爹,“這是什麼?”
“這是給瑤兒的,那地方如今瞧著貧瘠,所以買下來沒有花多少銀子,但若是多加以照料,倒也能種出東西來。”童老爹親自去看了那地方,也是同僚家裡緊需要錢,才把這片坡地賣了。部裡大多數人都瞧不上,童老爹卻覺得那地方陽光充足,只要不遇上去年那樣的乾旱,種什麼都能有收成。他手裡也只有那六十兩銀子,沒想到竟然就用這個價格買下來了。
想來大概也是因為去年遭受旱情,坡地土地價格受了影響。
“瑤兒自己手裡不能沒有自己的東西。”童老爹語氣多有愧疚。周氏笑道,“還是老爺考慮周全。”其他的都沒有多問,將地契收進匣子裡。說起明兒的事兒來,“和陳媽媽、蓉華商議過了,就在咱們這邊,院子已經拾掇出來,明兒就去她嬸子哪兒將桌椅板凳挪過來,實在不夠的,暫且也只能擺在屋裡。”
童老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