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1 / 4)

小說:天遁攻心 作者:西門線上

前裝姿退饋�

軍事較量、政治鬥爭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情形不是十分驚人地相似麼?軍事上,敵人勢力強大,又佔據堅固陣地和天然屏障,因此,如龍在潭虎在穴,硬攻是白費精力。所以,孫子以為攻打這類堅固城池是下等戰策。上策是引龍離潭,調虎出山,然後消滅它們。虞詡以小計引誘羌敵離陳倉崤谷,予以全殲;赤風子反覆挑釁,激原伯貫帶兵出城,然後生擒;鄭莊公誘大叔段出據地京城,然後克之,等等,都是高招。

歷史上各種勢力集團,無時不在營造地盤或勢力範圍,並且倚仗地盤進行較量與爭鬥。而調虎離山,一直是一個集團消滅或兼井另一個集團最常用的手法。它的應用,方式也很多,或將最關鍵、最重要或最危險的敵手引出他的地盤,使他失去反抗的屏障。

在現代經商活動中,當自己和對手共同爭奪一塊市場時,如果用協商的方法不能解決,就可以考慮攻擊對手的另外一個市場,以分散對手和自己競爭的精力,使其首尾難以兼顧,迫使對手做出讓步,以達到自己成功的目的該核心內容:將虎引至平地後加以制服;將虎從山中引開,為的是不費力地佔領此山(必要時也要將虎除掉;除掉虎的最重要的幫手,以削弱其實力;將虎與它的被保護者們分開,然後就可以更容易地除掉它們。

早在《管子》一書中,就有這樣的話:“虎豹去其幽,而近於人,則人得之”“虎豹託幽,而威可載也”(《形勢解》)。

有一句成語至今在中國還很流行,即:“虎落平陽被犬欺。”韓非說:“虎之所以能伏狗者,爪牙也;使虎釋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則虎反服於狗矣。”

在第十五計計語中.“虎”指敵人,這是一種形象化說法;“山”則是指對敵人有利的地點、條件,也是一種形象化的表達方式。運用第十五計的目的在於:將“虎”從其盤踞的“山”上引開,尤其在對付一隻強壯的“虎,時,更需如此。如果人們面對本來就強壯的“虎”,還要讓它處在有利於它的鬥爭場合中,那不就像另一句中國成語所說的那樣:“為虎添翼”了嗎?這樣,一個強敵就會更強。當然也有這樣的“虎”,它們不光是以純粹的蠻力和兇猛為標誌,還富於智慧。要把這樣的虎引下“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希臘神話中的奧德賽,有一次,他乘船經過一個海妖塞壬所在的小島,它以施了魔法的歌聲引誘所有駛近它的海員投海,然後吞食他們。奧德賽為抵抗引誘,用蠟堵住船上所有海員的耳朵,又讓人把自己綁在桅杆上,這樣,他和海員們就不會受到海妖歌聲的引誘,從而保證了航行的平安。第十五計有各種不同的變體,下面就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

15…2孫伯符智取盧江 袁曹相爭戰官渡

【孫伯符智取盧江】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佔據盧江的軍閥劉勳勢力強大,野心勃勃。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勳,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勳送去一份厚禮,並在信中把劉勳大肆吹捧一番,並勸劉勳攻襲海昏、上繚。信中,孫策屈己下人,說:“上繚地方十分富饒,希望您能興兵討伐,我願出兵做您的外援。”劉勳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何況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勳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勳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勳的行動,見劉勳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佔據它的老窩吧!”幹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順利地控制了盧江。劉勳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袁曹相爭戰官渡】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有計劃地選擇官渡來會戰,並將袁紹的大部隊成功的“調”到了官渡,用了一計有效的調虎離山。

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