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谷道取?,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這是第一次出祁山。在這第一次兵發祁山之時,諸葛亮料司馬懿是其勁敵,如若能將其整到那北伐大事那就容易了不少,於是乎在洛陽城中造流言:司馬懿有篡位之心。一計告成,司馬懿是解甲歸田,險些丟了性命。
後來司馬懿也用同樣的計謀,絲毫不差的又使在了諸葛亮身上。話說諸葛亮再次兵發祁山之時,李嚴部下押娘官苟安因貪酒耽誤了運糧大事,遭到諸葛亮的責罰,後投降司馬懿軍中,受司馬懿之計,在永安造流言:諸葛亮兵權過重,有篡位之心。於是乎,看著蜀漢大軍兵臨洛陽之際被召回,北伐大事又一次以失敗而告終。
33…4 比之自內不自失 反間其內顯起威
案例一:
總統大選前夕,形勢對林肯十分不利。其對手民主黨在南方蓄奴州的票萬無一失,只要爭取到不多的幾個北方州,就可穩操勝券。
民主黨的內定候選人是道格拉斯。如果想戰勝道格拉斯,首先必須製造民主黨內部的不和。於是,林肯便想出一離間計。在一次辯論時,他向道格拉斯提出了一個挑戰性的問題:“在未成立州的美國領土之內,人民是否可以合法地把奴隸制驅逐至界外?”
這是一個十分難答的問題。如果道格拉斯作肯定的回答,就會失去南部各州的支援;如果作否定的回答,又會失去北部各州的支援,包括他的本州伊利諾州在內。
道格拉斯在他本州民主黨機器的壓力下,加上他本人也不願背叛江東父老,便作了肯定的回答。結果激怒了南方民主黨人。他們決定取消對道格拉斯的支援,另外組黨。這樣,民主黨就宣告分裂,南方民主黨也選出了自己的候選人。
林肯使用離間計,使民主黨內部出現內耗、分裂。他提的問題十分高明,無論道格拉斯如何回答,都肯定會失去一部分選民。
案例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第三個年頭,協約國和同盟國已廝殺得精疲力盡,但仍是勢均力敵,尚難預料鹿死誰手。美國至此為止一直保持中立,然而他們與交戰雙方大做軍火買賣,大發戰爭橫財。交戰雙方都希望美國幫助自己打敗對方,尤其英國更寄希望於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想借這支生力軍早日打敗同盟國,結束大戰。但是,美國人卻只想坐山觀虎鬥,獨享漁翁之利,因此遲遲不願參戰。
1917年,一個偶然的發現使英國人輕易地實現了上述願望。當時英國人已暗中竊取了德國人的密碼,能夠破譯截獲的德國電報。有一次,英國情報機關破譯了一份著名的“齊默爾曼電報”。電報內容清楚地表明,德國不僅打算無限制地進攻所有協約國和中立國的船隻,還想拉墨西哥參戰,和德國站在一邊。這一行動是對美國宣稱的美洲大陸中立化政策的挑戰,而這個政策又是迄今為止美國對外政策的基礎。
為了掩蓋已破譯德國外交密碼一事,英國人先把這份電報和其他類似電報的詳細內容告訴了美國駐倫敦大使館的愛德華?貝爾。貝爾起先懷疑這些訊息的可靠性,認為這或許是德國人搞的騙局,或許是協約國情報機構偽造的。經過英國海軍情報處處長霍爾的反覆解釋,他才相信,並將情報報告了美國駐英國大使。美國大使佩奇博士是堅定的親協約國分子,他對此訊息十分感興趣,因此立即敦促英國外交部把電報全文交給美國總統。電報很快就轉到了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手中,不久又被公佈於眾。這使美國大為轟動,公眾輿論立刻轉向了協約國一邊。威爾遜總統就此對國會發表了講話,他說,德國政府的陰謀“使我們終於認識到,德國政府對我們沒有什麼真正的友誼可言,相反卻打算在他們認為合適的時候,破壞我們的和平與安全。”幾天後,威爾遜總統簽署了宣戰文告。
離間之術,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被廣泛使用。它往往是利用敵營壘內部的矛盾,使其相互猜忌,形成內耗。上述例子中,美國雖非德國的友好盟邦,但他是協約國和同盟國都極力爭取的物件。他同情或參加哪一方,對戰爭勝負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協約國和同盟國都盡一切努力拉攏他,至少不能讓他站到對方一邊,這就必須利用一切手段惡化美國與自己敵手的關係。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英國人利用截獲的電文,向美國人曉以利害,引起美國輿論對德國的憤恨,轉而同情協約國,使美國終於站到了協約國一邊。這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離間計。
案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